外資布局的啟示
“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後,豬肉不但價格暴漲,更牽動了國內對整個產業鏈的反思。而高盛,則是最先被懷疑操縱價格的黑手。
2008年8月,一則高盛斥資2至3億元收購國內10餘個專業養豬場的消息,震驚國內。有的媒體甚至聲稱,高盛為代表的國際PE滲透的不僅是中國養殖業的整條產業鏈,更涉及中國農業上下游各個領域。在多哈小型部長會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業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業相關產業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值得關注。到底是產業布局,還是技術性操作,是對產業的看好,還是只是一種投資行為?爭論還沒結束,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加劇,中國貨幣政策不斷緊縮,這個消息很快就被忘記了。
但時隔兩年多,當豬肉漲到了再次引起總理關注的時候,人們不禁又回想起這則新聞。
2008年7月29日,美國嚴拒發展中國家對農業的保護,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各國重回死守農業的狀態。“中廣系”領軍人物辜勤華就分析說,中國農業正處於急缺資金與技術的發展時期,外國投資者看到了機會,首先下手,掌握了資源性產業,除非我們以更高價格買回,否則很難回轉。農業項目的分散性,收入低下,規模難成氣候等特點,使得不少政府的基層主管人員,容易在關注GDP目標時忽略了農業,是醞釀農業危機的因素。在這種背景下,高盛以及德意志銀行在華大規模布局養殖業,就更加可疑了。尤其是中國豆油壓榨行業在被外資借大豆價格戰之際所掌控之後,豬肉是否是下一個目標,也曾引發過爭論。不過,很快這一話題就冷淡下來,而養豬也還是處於分散化養殖的狀態,肉食品加工產業鏈還是各自為政。
但高盛這一被稱為“華爾街最詭秘的投資銀行”控股雙匯、布局養豬場一事,如今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來。
養豬業在發達國家中,早就是受抑制狀態,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所淘汰。但是中國不同,中國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大市場。但中國的養豬業卻一直處於分散狀態,上萬頭的養豬場鳳毛麟角,下游的加工企業難以控制貨源,這不但增加了兼並的空間,也使得控制整個產業鏈更加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