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縷玉衣”估價24億折射“專家”之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4:43:58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
  商人謝根榮憑借兩件“玉衣”取得銀行信任,騙貸7億。案發後查明玉衣系偽造而成並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價24億元。(9月6日網易新聞)

  “金縷玉衣騙貸7億”事件在網上引發了專家是非大討論。網友“寡婦鄉牛村長”填詞一曲:沾金縷玉衣風光,專家學者肥囊;一張鑒定寫荒唐,騙盡銀行。笑腦殘登大殿,悲博士也文盲;翰林盡處憶瀟湘,銅銹文章。網友“迷離的狗尾草”打趣到:世人笑磚太瘋癲,磚笑他人看不穿。網友“我壞伱要麼”直言到:“磚家”不以求真知為目的,他們最終目標就是利益。

  曾幾何時,“專家”是一個神聖而令人肅然起敬的尊稱,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兒時一個普遍的人生奮鬥目標。提起這個詞,讓我們不由自主想起兩彈元勛錢三強、氣象專家竺可楨、地質專家李世光、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兒科專家林巧稚等一大批大師、泰鬥級的人物,他們不僅專業造詣高深,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人品高尚,堪稱學界楷模。

  時至今日,“專家”已是良莠不齊、褒貶不一了,專家隊伍裡混入了不少“偽專家”,專家隊伍裡也分化出不少真“磚家”。正如教授之於“叫獸”,“專家”這詞開始越來越變了味。君不見有鼓吹“房價、油價、物價上漲利大於弊”的專家,有斷言“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更大”的專家,有聲稱“石油電信電力行業中幾乎沒有壟斷”的專家,有高呼“春運鐵路一票難求在於票價太低”的專家。當然還有張悟本之流的養生專家、趙某某之流的賣藥專家。所以當我們今天看到史樹青、楊伯達、楊富旭等文物鑒定界大師級的人物曝出醜聞,也就見怪不怪了。真可謂,現而今眼目下沒有最出格的專家,只有更出格的專家;沒有最雷人的磚家,只有更雷人的磚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