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藥品不應淪為純粹的獲利載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4 15:32:00  


  事實上,魚精蛋白的斷貨風波並非個案,而是多數廉價基本藥物現狀的縮影。雖然魚精蛋白經行政出手干預暫免退市之憂,但這並不代表廉價藥品的危局已經解除。主管部門只有通過體制改革彌合藥品公共屬性與醫療體系商業訴求間的錯位裂痕,才能夠根治當下基本藥品供應市場的頑疾。

  魚精蛋白是心臟病手術患者預防術後大出血的必備藥,由海魚新鮮成熟精子提煉而成。面對媒體斷供的質疑,藥企給出的原因是:受到工業污染,原材料海魚精子的數量及質量均有所下降;而且,該藥品價格過于低廉,生產積極性受挫。

  由此,不難猜測,原料不足並非主因,無利可圖才是魚精蛋白受藥企冷遇的真正癥結。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邏輯,入不敷出的行業必然會倒逼廠商大規模退出,在商言商的藥企為了生存和獲利也會傾向于對魚精蛋白“用脚投票”。但現在的問題是,藥品作為特殊商品身兼治病救人的重要社會功能,特別是廉價基本藥物對相關病患而言更是一種“必需品”。魚精蛋白斷貨雖然符合市場邏輯,但站在公益性角度無異于將相關病患推向絕境。

  客觀而言,藥品是公共產品,不可一味以市場邏輯來衡量,當劃歸行政干預的重地。而我國負責藥品監管部門的數量也並不少:發改委掌管價格、工信部負責必需用品儲備、食藥監管局負責質量安全審核。近年來,發改委調降藥品最高零售價的舉措一直都沒有止步,只是藥價高的難題卻並未因此而改觀,以至於安乃近、胃舒平、黃連素、膚輕鬆軟膏等一批價格低廉的藥品漸次成為歷史的回憶。目前,我國由政府定價的藥品只占20%左右,其餘近80%則由藥廠自主定價。龐大的“體制外”市場,給藥企逃避定價監管廣開門路,通過改換名稱、包裝,甚至是劑量改變,就可以給既有藥品編織一個漲價的理由,讓藥品“降價即死”成為常態。

  另一方面,既有藥價核定的科學性也有待商榷。例如,魚精蛋白自上世紀60年代就被廣泛應用,而其價格在幾十年間竟然沒有上漲,這顯然是忽略了成本要素的變化,價格核定程序似乎成為“擺設”。此外,就藥品儲備工作看,“慢半拍”的問題也較為突出,本次魚精蛋白告急就是經由媒體途徑曝光,而非政府部門“先知先覺”。行政監管滯後、趨利訴求充斥其間,導致藥品淪為了醫療體系謀取暴利的載體,老百姓直呼“病不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