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豬,是農民用“土”法飼養,不喂合成飼料、不用激素和添加劑養出來的。特供瓜果蔬菜,是不噴農藥、不施化肥的綠色種植結出來的。同樣重要的是,特供地處於位於大山深處海拔700多米的山腰,生態環境優越,遠離工業污染區。用這種特殊方式專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最大的一個特點即是“無公害”。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無公害農產品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價格昂貴”。
有多貴?在長沙,經過這種方法養出來的無公害豬肉賣到了一公斤976元;在重慶,一樣的無公害大米賣出了112元一公斤;在天津,一個無公害蘋果的價格是218元。所以,在當下市場上,無公害食品約等於奢侈品,我們多數普通人是沒有能力進行這種消費的。但政府機構的公務人員為什麼卻能夠享受到這種不一般的食品待遇?在這裡,答案很簡單。他們根本不用掏自己的腰包,主要是在利用公款進行消費。如果單單靠自己的收入,按照當前的工資水平,有多少公務員能夠撐得起,並且願意進行這種高消費?
特供菜沒有原罪,奢侈品是好東西,多數人向往之。但利用權力開道,去開辟這條綠色通道,用公款為之買單,讓高端農產品成為“官家菜”,卻是一件難令公眾接受的事情。在納稅人的立場來看,這種“權力特供菜”是另一種公款吃喝。當官員們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後,他們開始瞄上了綠色農產品。當這種需求越來越強盛,市場供應卻很緊缺,難以滿足怎麼辦?用權力與公款開辟這一條專門的“特供渠道”,自然成了一種很現實的選擇。不必諱言,豈止是在浙江,有媒體曾調查報道,很多地方政府部門其實都有這樣類似的特供食品基地。
特供菜見得光,但公款消費特供菜卻可能見不得光,因為納稅人不可能同意官員們通過這樣的渠道與方式,讓自己先安全起來。在這點上,很多政府官員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負責採購的機構及人員往往會被要求,除了“保安全、保質量”,還得“保秘密”。
不要指望這種媒體曝光,就能夠終止“權力特供菜”前進的步伐,至多只能夠令這種公款消費的行為變得更為隱蔽而已。公款亂消費的病根在於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與制約,沒有被鎖進籠子。所以,只要絕對的權力存在,公款吃喝想不泛濫都難。媒體的曝光,不但按不住公款吃喝濫用的手,反而有可能帶來逆刺激,令“特供菜”像九五至尊香煙一樣走紅起來。(時間:9月18日 來源:中國江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