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府公信力少,奇怪爭論就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3 17:49:02  


10月30日早晨,首都機場大霧籠罩,進出港航班受到影響。
  圍繞中國空氣質量的爭論在升級,輿論對北京市的測量數據持尖銳懷疑態度,美國駐華使館測量PM2.5的方法和數據受到網絡上不少人的追捧。北京市只測量PM10數值,被一些人認為是對大氣污染的“故意隱瞞”。

  問題的核心在於,政府的公信力不足以支撐其在這場爭論中的態度。一些人對政府“對壞消息輕描淡寫”的懷疑根深蒂固,當爭論出現時,先相信美國使館,再相信中國民間的說法,最後再相信政府的數據,這個順序成了他們的基本態度和習慣。

  PM是可吸入顆粒物的英文縮寫,PM10和PM2.5分別表示污染物的粒徑是10微米和2.5微米。北京市當初選PM10做監測標準,顯然不能說是出於“隱瞞”的動機。中國的監測標準呈不斷細化的趨勢,最早的監測值是PM100,現在是PM10,而今年8月的一項最新修訂,已將PM2.5數值納入城市考核的範圍。

  這是一個過程,目前歐洲一些城市的大氣監測標準是PM0.3,比美國的標準還細致。

  然而輿論的焦點不像是要求空氣質量立刻達到歐美標準,而是在質疑是不是受到了政府數據的“欺騙”。北京市環保局的基本態度是,他們公布的數據都是真的,美國使館在一個點的監測,與環保局監測網得來的數據,在科學性上毫無可比性。

  這是圍繞北京空氣質量的認真爭論嗎?顯然不是。北京市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這已是定論。空氣污染的問題無法很快得到根本性解決,這個判斷也是全社會普遍的。北京的汽車數量還在增加,城市建設仍在加速,正常人大概都知道,儘管不重複西方“先污染後治理”的提法很誘人,但中國的現實條件沒那麼理想,一定的空氣污染是他們不得不忍受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