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上午10點,北京市氣象臺監測顯示,本市平均能見度只有1至3公里,南部局地最小能見度不足500米。圖爲通州區的通胡路部分路段能見度不足10米。 |
大霧已經在北京上空籠罩了三天,且正在向其他地區蔓延,呼吸系統疾病大增,口罩成了熱銷物。北京將成為新的“霧都”麼?最近大行其道的新名詞“PM2.5”,看趨勢還會繼續流行下去。
PM2.5 意指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們聚集著形成空中的霧霾,很多細菌、病毒和致癌物依附其上,在被呼吸道
吸入之後,將有75%沉積在肺泡內,危害人體健康。這個名詞所包含的信息,對我們非常重要,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環境主管部門,對它興趣寡然,其熱忱甚至遠不及駐扎在北京的美國使館。
4日濃霧壓北京城而下,當晚美國駐華使館發布數據顯示PM2.5的濃度已達522,超過最高污染指數500的極值,有毒害,美國使館的評價是“Crazybad(糟糕透頂)”。但北京市環保局當天下午公布的空氣質量預報則稱,當晚至次日清晨,空氣污染指數範圍在150-170之間,“為輕度污染,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
這種“一個天氣,兩種表述”的數據打架現象,並非頭次發生。北京市環保局官員反駁說,美國使館公布的數據,並非北京城的整體情況,因為它是從單一空氣監控站在某一時段獲得的數據。但從普通民眾的反應看,顯然美國駐華使館數據比北京市環保局的有更大公信力。當然,我們的公共服務部門也應對自身的信譽抱有危機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