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鵬看到,五星級酒店扎堆海南,其風光背後,潛伏的是行業危機,“需求過剩,導致惡性競爭並浪費資源。”
趙全鵬分析了一組數據,2010年,海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587.34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的比重僅為2.56%。
而國際上許多著名的旅遊島嶼,接待的主要是國外遊客,入境遊客占接待遊客總數的比重都在60%以上。
趙全鵬說,“這顯然是和國際島理念不符的。”
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省旅遊業的上市公司。它也感受到了同質化競爭的危機。
國際旅遊島政策前後,讓這家公司的業績坐了一次過山車。
2010年也就是旅遊島落地第一年,公司創收68.10萬;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公司的盈利指標則變為-545.28萬。
該公司的年報中稱,“隨著全國各地旅遊景點的不斷開發,遊客的不斷分流,以及三亞不同檔次新建酒店的不斷崛起,三亞旅遊服務市場呈現飽和狀態,經營競爭極其激烈。”
遲福林是最先提出國際旅遊島概念的專家。他說“目前國際旅遊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海南島在各方面與國際接軌,而不是一味依靠地產拉動經濟發展。”
趙全鵬認為,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土地和房地產高速飛漲,這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投機性質,已經脫離旅遊房地產本身。
海南面臨四大轉型
吳玉峰是80後,大學畢業後考入海南省委工作。他原本的夢想是“買套房子”。當國際旅遊島獲批後,他發現,夢想離自己越來越遠。
2008年海口房價3000多一平米。國際旅遊島獲批後一個月,每平米均價升至6000元。彼時,海南省為抑制房價,暫停批地,暫停商品房建設。不料,房價應聲狂漲,直接衝至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