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毒膠囊 |
日前,央視主持人趙普一條關於老酸奶和果凍的微博引發波瀾,他暗示破皮鞋之類制成的工業明膠有可能進入我們的口中。結果,相關企業鄭重否認,中食協糖委甚至要對信息發布者進行起訴。那邊餘波未了,這邊又曝出,多家藥企的空心膠囊是由工業明膠制成,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叫停並待查。
所謂“藥食同源”,工業明膠能流向藥企,有沒有流入食品企業,這讓人不聯想都難。對違規生產、使用工業明膠的企業應當一查到底,嚴肅處理,對失職的監管環節同樣決不能放過。問題是,早在2004年,央視就揭露過皮革廢料加工成明膠的觸目驚心的事實。同年,衛生部即發布公告,禁止使用皮革廢料、毛發等非食品原料生產食用明膠和水解蛋白,但8年過去,造假卻禁而不止,其原因何在?食用明膠與工業明膠的巨大利差,固然是相關企業為節約成本而造假的直接動機,監管環節的不作為固然給了假貨以可乘之機,從根源上看,一顆空心膠囊所包含的粗放式發展窟窿才是禍首。
有人將空心膠囊的工業明膠比喻成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那不妨回顧一下乳業那段不幸歷史。2008年三鹿奶粉出事時,正是中國乳業高歌猛進且成為全球第三產奶大國之際,這一年,以“一頭牛跑出火箭般的速度”的蒙牛發布2007年年報,成為中國首個年營收超過200億元的乳企,而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營業額只有3700萬元。質量危機在一片樂觀中爆發,三鹿死了,蒙牛等眾多乳企遭受重創。三聚氰胺風波表面看起來是底層奶站把關不嚴,不法奶農違規添加三聚氰胺讓生產企業“蒙冤”蒙難,其實是企業長期重市場、輕牧場,一味追求速度與效益而不重視基礎性投入的必然結果。
羊毛出在羊身上,牛奶出在牛身上,奶牛的生長有其自然規律,牧場的承載率也有限,不顧奶牛與牧場客觀實際的超常規發展必然成為空中樓閣。按奶業行業的發展規律來說,正常情況下年增長率應在7~8%,我國那一時期的年均增長指數已達到21~23%,牛奶產量與質量跟不上,客觀上會催生奶源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