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膠囊,幾多憂懼。4月15日,央視《每周質檢報告》爆出多家知名企業涉嫌重金屬超標的藥用膠囊外殼,其原料則是皮革廢料熬制的工業明膠。消息一出,各方皆有反應:除公眾的震驚與無助外,相關部委也已下令涉案藥物停用並進一步查處。
但尤顯迅速的,則是河北衡水一家涉事企業,正當警方前往查處之時,該工廠的廠房突然莫名起火。據央視4月16日新聞頻道消息,目前公安機關已確認火災系該廠經理故意縱火,其目的是銷毀隱匿證據。
此段看似詭異莫名的小插曲,與整個“皮革膠囊”曝光前後的氣氛相對照,可能並不那麼難以理解。遠在外地的媒體調查所得的行業內幕,在企業所在地各藥監執法部門眼中,竟無任何跡象可循。已成圈內潛規則的行業黑幕,卻看不到職責部門平日的絲毫作為,本已極不正常。更何況在媒體曝光之後,在執法部門後知後覺於查處路上之時,涉案工廠卻起火了。個中信息與利益的勾連,確需給出一個解釋。
據浙江當地媒體稱,央視報道播出後,浙江新昌黨政部門如期開始了“高度重視”,連夜開會部署查處,措辭中甚至出現“昨晚7點,新昌縣政府大院1號樓燈火通明”之類的久違表述,令人五味雜陳。“皮革膠囊”醜聞,而今已是舉國關注,讓人在各級政府機構與涉案企業之間,執法者與違法者之間,權責歸屬,難以看到明晰的界分。被查處的企業,並非暗藏於地下的小作坊,生生擺在那裡經年累月,招搖過市,甚至可能已是一方經濟命脈,政府部門的失職,可見一斑。
國人的安全底線,不能完全倚靠媒體的單兵突進,但令人沮喪的事實卻是,不僅在媒體曝光前鮮見權責部門的作為,而且在媒體曝光後,甚至也無法看到可稱得上積極的舉措。浙江新昌一縣所產膠囊外殼,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1/3,查處相關企業,禁用涉案藥物,控制嫌疑人,如此常規套路的動作之下,靠什麼給予公眾一份最起碼的安全感?如上作為,是否真的足以消弭人們的無盡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