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企業經營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乳製品協會發表奶粉歷史最好的聲音,也無疑是希望提振消費者信心,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然而決定市場份額的不是行業的管理者,而是消費者。准入門檻低行業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即便是歷史最好,消費者可能仍然不買賬。筆者關心奶粉歷史最好的初衷,不是去爭議最好是否名不副實,而是擔心歷史最好的評價可能成為國產奶粉提價的理由。
幾次漲價過後,目前國內市場不少洋奶粉的售價已經逼近300元大關。洋奶粉漲價無疑刺激了國產奶粉提價的神經,今年3月份國產奶粉也首次迎來近年來的首次提價。對於國產奶粉而言,提價可能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漲的背景下,國產奶粉可能面臨著提價死,不提價也是死的困局。然而歷史最好的評價是對國產奶粉的肯定,也是產品提價的最好解釋。
一個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初衷,是希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企業的利潤。目前可能是中國奶粉行業最為困難的時期,中國奶粉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衛生安全標準。如果僅是將歷史最好作為漲價的理由,那麼等著國產奶粉的將是漲價死。相反之下抓住這個機會,努力提升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度,國產奶粉將奪回失去的份額。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用腳投票,是失望情緒的一種宣洩。
乳製品會議與奶粉企業,不妨換一個思路去解決這一問題。提升質量是安慰消費者創傷的一劑良藥,口頭上的歷史最好,不過是很多消費者飯後消遣的一則“笑話”。(時間:6月1日 來源:財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