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在北京市蓮花橋,北京排水集團的工作人員在排水搶險。 |
“一橋一預案”,力保不積水。北京市防汛辦21日上午發出的“安民告示”,幾個小時後就成了這座城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21日10時至22日6時,“61年最大暴雨”襲擊北京,截至22日下午5時,已致37人死亡,約190萬人受災,初步統計造成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而享受定制預案的90座下凹式立交橋一點面子也不給。暴雨至少造成北京城區95處道路因積水斷路,其中大部分是立交橋下低窪區,甚至有駕車人淹死在這種“大水坑”裡。這些立交橋恰恰又分布在北京大大小小的主幹道上。
這其實是北京排水系統的“老大難”問題。2011年6月23日,暴雨造成北京市區11座立交橋橋下積水;2004年7月10日,暴雨造成北京城區70多個路段及8座立交橋下嚴重積水,交通癱瘓長達6小時。
在上述兩次暴雨期間,重要的交通樞紐蓮花池立交橋橋下均嚴重積水。在上周末的暴雨中,蓮花池東路在西站站前地下通道和立交橋橋區也都發生了積水斷路,造成西客站地區交通嚴重堵塞。而21日晚廣渠門立交橋下3米深的積水則造成一名被困車內男子死亡。
北京市水務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城市主要積水點分布》顯示,29處主要積水點中,有22處,地名本身就包含一個“橋”字。
為什麼早就暴露並且一再暴露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系統性“不暢”
下凹式立交橋逢暴雨必積水,這一困擾北京的頑疾,既反映了規劃、設計的局限,也反映了排水市政體制的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