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家爆炸案的最初訊息 |
雲南巧家“5•10”爆炸案,8月7日傳出最新進展:雲南昭通警方通報稱,該案“已成功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鄧德勇、宋朝玉“用手機引爆實施爆炸”,爆炸案死者趙登用亦系本案受害者之一。同時,昭通警方對此前因表述不嚴謹、不確切而“向社會公眾、趙登用及其家屬表示誠懇道歉”。
一樁刑事案,引來兩撥輿論矚目,巧家爆炸案的詭異,令人唏噓。惡性案件無法預估卻一觸即發,與死傷情況同步被關注的,是案件誘因。從一開始,巧家爆炸案便有與徵地拆遷相關的各種傳聞,驅不散、撲不滅,到當地警方權威發布、賭咒發願般鎖定作為“犯罪嫌疑人”的趙登用,時間很短,僅僅幾天,堅稱“作案動機目前尚不明確,但與徵地拆遷無關”。
刑事案件偵辦,可以有一個過程,包括允許各種假想推理以及試錯的存在,昭通警方在“成功告破”之後能給予此前蒙冤的趙登用及其家屬一聲道歉,抑或算得上誠懇。只是,長時間讓受害者蒙受不白之冤,需要有更顯誠意與歉意的彌補措施。
梳理當地警方一度堅持的各種說法,不難理出其中的偵辦邏輯。在“作案動機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獨獨先期排除掉與“徵地拆遷”之間的因果關係,對於當時正受著“暴力強拆、補償不到位”等輿論指責的當地政府而言,顯然有著現實性極強的功用。極力將案件引向所謂“報復社會”的思路,考慮到此案之前同樣發生在巧家縣的另一起強拆命案,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背後緊張而嚴峻的縣域拆遷危局。回頭來看,彼時媒體與網友對警方過於武斷地給出“與徵地拆遷無關”說法的疑問,倒是更具理性與求真精神。
案發伊始,昭通警方曾連開幾場新聞發布會,包括趙登用私人QQ空間內容在內的證據被用來證明趙“生前有暴力傾向”,所謂“報復社會”的說法被廣為傳播。南都社論曾對此種被強行拉入司法程序的“誅心之論”表達擔憂,不少網友也發出“網上言論須謹慎”的不安。回頭再看公安局長的“用前程作保”說,或許會消解證據鏈生成邏輯的荒誕,因為個中元素的莫名串聯,都明白無誤地指向同一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