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法院登報道歉”以其少見才新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1 12:30:19


  我們應當注意到法院進行道歉本身并不少見,只是運用登報這種方式進行道歉少見而已。

  至於是運用道歉還是其他方式進行國家賠償,其實,《國家賠償法》是有明確規定的,法院只要嚴格按照該法的規定去做就行了,并沒有必要在道義上討論道歉與經濟補償哪個更為有意義、更為合適。

  近日“法院登報道歉”問題引起了熱議。事情是這樣的:9月7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亳州市委機關報《亳州晚報》上刊登一則公告,為“亳州興邦公司集資詐騙案”中原判有罪的邱超等19人消除影響,恢複名譽,并向他們賠禮道歉。據本案代理律師王錄春說,據其了解,安徽高院的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首例。有人認為,這是法院在“做秀”,也有人認為應當為法院行為點贊,認為其標本意義不容否定。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公衆法律素養問題,值得再囉嗦幾句。

  一般認為,一個人,做錯了事,對受侵害一方進行道歉,不僅是道義上的要求,也為解決爭議打下基礎,因為道歉代表了主動認錯,而主動認錯給解決問題帶來了誠意,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事情也就好解決了。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誤就改就好。在這一點上,道歉這一行為本不會引起爭議。容易引起爭議的是道歉的另一種功能。因為道歉本身不僅僅代表了知錯,還代表了一種解決爭議的方式,即通過道歉彌補自己的過錯。正是在這一點上,有人認為道歉僅僅是對受害人名聲的恢複,這是不够的,還需要有物質的補償。有人則認為道歉這一方式體現了精神方面的認識和追求,比物質上的補償更為有意義。這一點在講信義的中國就具有更為特別的意義,秋菊打官司其實就是為一個說不清楚的“說法”。

  “法院登報道歉”引起熱議的肯定不是因為法院做錯了事而道歉本身,而是因為:一是少見,二是怕僅僅是道歉。

  首先,我們應當注意到法院進行道歉本身并不少見,只是運用登報這種方式進行道歉少見而已。記得前幾年,出現趙作海案等幾起國家賠償案時,法院甚至會派人登門道歉,只是這次用登報的方式才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才引起熱議。其次,至於是運用道歉還是其他方式進行國家賠償,其實,《國家賠償法》是有明確規定的,法院只要嚴格按照該法的規定去做就行了,并沒有必要在道義上討論道歉與經濟補償哪個更為有意義、更為合適。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同時,還規定,“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範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也就是說,根據法律規定,道歉的確是一種國家賠償方式的一種,但不是主要方式,只是在產生精神損害時的一種替代方式。而2010年修訂前的國家賠償法并不承認精神損害,因此也就沒有道歉這一說,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少見道歉”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修訂後的《國家賠償法》中雖然認可了精神損害,但并沒有徹底認可精神損害賠償,主要還是通過“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的方式來解決,只是造成嚴重後果時,才會用“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方式。而本法中也并沒有明確規定運用“登報”的方式進行道歉,運用哪種方式,法院其實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也就是說,這次的法院運用“登報道歉”的方式進行國家賠償其實是一件普通的法律行為。

  總之,法律素養與我們生活中的普通認識的確有關聯,也有區別,它既來自於生活,也高於生活。爭議其實也是一種普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法院登報道歉”是個好事。(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盤夏先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