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去年以來,國內多家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快樂飛”等機票套餐服務,花費三四千元就能在一段時間裡、一定條件下,不限次數飛行。然而,消費者發現,不僅經常沒票可換,一旦航班取消或延誤,都要算消費者違約。
一些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類產品,是為應對疫情期間收益不景氣而采取的促銷之策。從多數消費者“飛幾次就能回本”來看,這種模式對航司來講更像是“賠錢賺吆喝”。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來應對風險挑戰、進行商業自救,值得提倡,但產品設計不够細致、科學,不能在企業利益和乘客利益之間找准平衡點,甚至試圖通過給消費者挖坑等方式,把失掉的利益“找補”回來,未免不磊落。這種犧牲用戶體驗、折損自身口碑形象的“自救”,得不償失。有些賬,企業確實應該好好算。
(韞超/文 來源/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