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情況都能獲賠,如有敲詐故意將承擔刑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檢索相關案件,發現多起經營者因銷售過期食品被判決十倍賠償或補足千元賠償的案例。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并非所有買到過期食品的情況要求懲罰性賠償都會獲得法院支持。
記者注意到,2022年6月,福建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此類案件時發現,張某和同伴在4個月的時間內以超市、便利店銷售過期食品為由,向該院提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達69件,均要求被訴超市、便利店退還購物款,并按《食品安全法》規定支付懲罰性賠償金1000元。該院認為,《食品安全法》作為食品消費領域的特別法,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概念。張某批量起訴的行為顯然不是為了個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是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背誠信原則,不適用《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因此,該院對張某提出的懲罰性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僅判決超市退還購物款。
此外,如果存在敲詐商家的故意,情況嚴重的還有可能被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在2022年7月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敲詐勒索罪案件中,多名被告人在密雲多家鄉鎮超市內故意購買過期餅幹、橙汁飲料等食品,然後稱孩子食用後身體不適,要求商家承擔上萬元的就醫費用和路費,并聲稱如不賠錢就舉報或鬧事。行政部門發現幾人的舉報已出現多次,且均是以這種手段向不同商家索要財物,於是將綫索移送警方。最終,密雲法院認定四名被告人構成敲詐勒索罪,分別判處四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至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3萬元至1萬元。(來源: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記者:萬承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