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在陳水扁的“喬”來“喬”去之下,終於“喬”出了民進黨“四大天王”的參選辯論。但看在一般民眾的眼裏,第一,不知道民進黨內,以及這幾名“天王”之間,究竟有什麼值得辯論的地方?第二,以民進黨政府的決策風格,辯論的結果又能起什麼作用?笫三,治理台灣大事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是靠真本事,不是靠耍嘴皮。這就是我們對民進黨高層辯論的看法。
社評說,民進黨主席游鍚堃強調,辯論的必要性是因為參選人彼此的“路線不同”。坦白說,從台灣認同的觀點看,我們就看不出民進黨的“四大天王”間,有存在多大的路線歧異?他(她)們或有提出不同的主張,諸如“蘇修路線”,或是“憲法一中”,但其著眼點也是為了爭取社會不同階層的選票。跡象顯示,“四大天王”最近都向深綠靠攏,因為覺得除非獲得基本教義派的支持,否則連在黨內出線的機會都沒有。因此,辯論不是涉及路線的問題,而是選票區隔的問題。可以想見,在“四大天王”就台灣認同進行辯論後,結果必然是異曲同工,不會有任何驚人之舉。
即使在民進黨內有任何異議之聲,但從阿扁執政七年的經驗看,最後也是“茶壺裏的風暴”,船過水無痕。民進黨過去批評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但民進黨取得執政地位後,整個政府的決策過程更像一個黑盒子。在民進黨內,許多重量級人物都曾報怨,黨和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他們都是事後才被告知。因此,就箅辯論出現不同的意見,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是本身擁有的人脤和權力關係,尤其是看能否得到阿扁關愛的眼神。
社評表示,最後,我們必須強調,民進黨政治人物給人的一般印象就是,“說得比唱得好聽”,有時候更是唱作俱佳。但在真正處理台灣大政和人民福祉的相關事宜時,又表現得如此無能和無力感。台灣目前的處境,幾乎可用“內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但民進黨政府郤動用台灣有限的資源,大搞所謂的正名運動。最近,他們更連蔣公的銅像都不放過,進行殘酷的“鞭屍”和“肢解”。但政府高層卻說出一大堆歪理,把人民騙得團團轉。至於社會大眾關心的民生議題、兩岸關係問題,政府則始終拿不出一套切中時弊的解決辦法。關鍵在於,民進黨說得多、做得少,而且常常言不及義,說得都是一堆騙取選票的選舉語言。
“四大天王”都表達參與辯論的意願,但其中有些位內心卻存在“余豈好辯哉”的無耐,因為他(她)們心中有數,辯來辯去也辯不出一個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