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十日奪三命不尋常 醫療質素須保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0 09:18:52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3名46至99歲患有嚴重心肌梗塞的病人,上月底在伊利沙伯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後,出現併發症及器官衰竭死亡。院方已將個案呈交死因庭跟進。雖然病人的死因有待死因庭裁決,但通波仔10日奪3命畢竟不尋常。事件是涉及偶然因素,還是涉及醫管局內部的積弊和深層問題,包括前線醫生是否人手緊絀、士氣低落,對前線醫生的監督指導是否足夠,這些問題都令市民擔憂醫療服務質素下降,值得醫管局和院方檢討。 

  社評說,院方昨日傍晚發表聲明指,三宗個案不牽涉個別醫生醫術、能力或其他安全問題,該院心臟科不存在人手問題,過去一年沒有醫生流失。院方的聲明,雖有助澄清有關傳聞和報道,但仍難釋市民疑慮,包括醫生是否在事前做好手術風險的評估,10日奪3命是否引起院方應有的警覺等。 

  因通波仔身亡的3名病人中,有兩位都是高齡人士,分別為99歲和約80歲。醫生在進行手術前有沒有做好風險評估?事故中的高齡病者是否適合通波仔?如此高風險的病例,有沒有制訂必要的指引?99歲的病人做通波仔手術,國際上成功的例子有多少?風險太高的手術,加快病人死亡,也增加了前線人員的精神壓力,殊為不智。風險管理應是高層的責任。當然,醫生在動手術時應以病者的利益為依歸,因此不能迴避在緊急情況下需要進行的高風險搶救手術。不過,醫院應做好風險評估,決定病人是否適合做手術時應更審慎一些,這同樣是以病者的利益和安全為依歸。再說,通波仔10日竟然奪3命,院方在發生第一宗失救時就應馬上作出檢討,查明原因,靈活作出應變。但院方有沒有這樣做?其中有無疏忽監管之處? 

  社評表示,院方雖然強調過去一年沒有醫生流失,但不等於過去幾年沒有醫生流失。伊利沙伯醫院過去兩至三年間,已有4名資深醫生先後離職。04至05年度,醫管局醫生流失率有6.3%,05至06年度流失率為6.6%。醫管局每年獲政府撥款高達300億元,以本港的人口比例來說已不算少。但仍然未能解決前線醫生人手緊絀和士氣低落問題,難免影響醫療服務質素。通波仔10日奪3命是否與醫管局內部的管理機制和深層問題有關,值得深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