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綠色貿易
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世界排名第三,不僅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對中國和世界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在西方國家開始普遍設立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貿易進行擠壓的形勢下,我國的貿易政策應做出相應調整。
要改變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而忽視資源約束和環境容量的發展模式,平衡好進出口貿易與國內外環保的利益關係。這首先得看好兩道門。一個是出口。應嚴格限制能源產品、低附加值礦產品和野生生物資源的出口,並對此開徵環境補償費,逐步取消 “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必要時開徵出口關稅。另一個是進口。應強化廢物進口監管,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低環境污染的廢舊鋼鐵和廢舊有色金屬進口;徵收大排氣量汽車進口的環境稅費;積極推進國內的綠色標識認證。此外,我們一方面需構建防範環境風險法律法規體系,例如應加快制定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法、生物安全法、危險化學品防治法、臭氧層保護條例、電子廢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併發布外來入侵物種的黑名單;另一方面需建立跨部門的工作機制,例如實施國際通用的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機制,保護好我國的遺傳資源;再一方面還需加強各部門聯合執法,對走私野生動植物、木材與木製品、廢舊物資、破壞臭氧層物質的違法行為進行嚴懲。如果條件成熟,還應開展貿易政策的環境影響評價,實現貿易和環境利益的高度統一。為此,環保總局願主動配合商務部、財政部的工作。
7、綠色保險
綠色保險又叫生態保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環境風險管理的一項基本手段。其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最具代表性,就是由保險公司對污染受害者進行賠償。
我們可以設想,一家企業突然發生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賠償和污染治理費用面前,這家企業將被迫破產;受害者得不到及時的補償救濟;環境破壞只能由政府花鉅資來治理。受害者個人、企業、政府三方都將承受巨大損失。但如果企業參加了環境保險,一旦事故發生,由保險公司給被害者提供賠償,企業避免了破產,政府又減輕了財政負擔,這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但這並不意味反正有保險公司兜著,企業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污染。因為環境保險的收費與企業污染程度成正比,如果企業污染事故風險極大,那麼高昂的保費會壓得企業不堪重負。保險公司還會雇傭專家,對被保險人的環境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這種市場機制的監督作用將迫使企業降低污染程度。誰向保險公司提供企業的“污染程度”材料?當然是環保部門。這便是綠色保險。如今,環境生態保險已在發達國家廣泛應用。
近期我們已與保監會成立合作機制,準備在有條件的地區和環境危險程度高、社會影響大的行業,聯合開展試點。同時共同推進環境風險責任的強制保險立法。
以上粗略介紹的七項政策,在國內外學術界、各相關部門都已經反覆探討過,不是什麼新東西。但是在我國政策實踐中卻遲遲沒有推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涉及到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和各個地區之間的權能和利益調整。當理論的前瞻性與分割管理體制下的利益格局發生衝突時,環境經濟政策就難免“知易行難”。因此,我現在談環境經濟政策,不只是要做一個理論研究,更是想呼籲各部門建立節能減排新政策的聯合研究機制。
僅僅因為一個部門或一個地區的利益,而使有利於更大公共利益的政策實施受到阻礙,這種事並不少見。政策沒有推行雖令人遺憾,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行政體制改革滯後的深層原因。在此表個態,任何一個宏觀經濟部門願意來主導推行環境經濟政策,我們都會大力配合,甘做配角。如果別的部門不積極“出頭”,那麼我們希望有更高層次的協調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推行此事。只要能辦成事,我們無所謂部門的 “權和利”。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中國的國際形象不能等,國家的政治穩定不能等,社會和諧不能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能等,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等。
從我局與各宏觀經濟部門合作情況看,一年內出臺若干項政策;兩年內完成主要政策試點;四年內初步形成中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是可以預期的。一旦推行環境經濟政策,不僅對中國環保事業有重大意義,也為中國科學發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將成為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標誌。
以綠色為導向的市場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將培育造就擔當綠色責任的企業;以綠色為導向的社會是成熟的公民社會,將培育造就擔當綠色參與的公民;以綠色為導向的政府是成熟的執政主體,將培育造就擔當綠色執政的官員。以綠色為導向的市場、社會和政府將構成綠色責任、綠色參與、綠色執政的有機主體,將構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巨大合力。“綠色中國”有望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