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木版年畫正在聯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評論員 張沐)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濃烈的春節將臨,而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共有的精神家園,需要加強對中華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維護,重視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近幾年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去年,中國為整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在不少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第一次大規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將於今年開始驗收;一批理論研究和科學研究成果相繼問世;全國已經有雲南、貴州、廣西、福建、江蘇、浙江、寧夏7個省、自治區通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列入立法程式,顯示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正在納入法制化軌道。
2005年國務院頒發了《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還發了《關於加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兩個檔引起全國的巨大反響;各級財政設立了專項保護經費,大力支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從2002年起,中央財政累計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達2.36億元,其中2006、2007兩年共有8000萬元用於國家級名錄專案保護;2006年國務院批准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涉及758個保護單位,全國各省、市、縣陸續公佈了各級首批、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非遺”名錄。
重慶、上海、天津、黑龍江、湖北、山西、陝西、江蘇、吉林、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河南、安徽等省(市、自治區)公佈了首批省級“非遺”名錄,北京、河北、浙江、福建、廣東、貴州、江西、青海、遼寧、海南等省(市、自治區)公佈了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據不完全統計已達3832項。
國家還規定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2007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一些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傳統節日成為法定節假日。這是順應民心、將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的典範之舉,必將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據新聞網路媒體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2006和2007年全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隨著2006年6月中國高票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翌年4月16日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一次舉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獲得了極大成功;同年6月,文化部命名了第一批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宣佈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試點——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同年12月29日,文化部又公示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並將公佈第二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試點——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也正在徵求有關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