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馬英九與鄧小平有一關鍵點相同,那就是要擺脫政治,回歸現實。 |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作者 石之瑜)馬英九致力終結統獨掛帥的台灣政治,以經濟優先,這似乎與鄧小平在7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兩次撥亂反正,開創連續二十年的盛世相比,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去政治化與經濟掛帥原本是鄧小平的專利,馬英九有沒有可能繼承衣缽呢?
馬英九與鄧小平雖然有一關鍵點相同,那就是要擺脫政治,回歸現實。不過比較他們的手段卻有更多的不同。鄧小平向意識形態掛帥開戰,以地方包圍中央,鄉鎮企業包圍國營企業,反而是李登輝學到以後鬥垮老國民黨,進一步發動統獨鬥爭。相形之下,馬英九的方法是爭取讓政治掛帥的敵人接受,所以要儘量採取他們可以接受的語言,間歇性的擺出基本教義派的姿態,可說是反其道而行。
然而,只要他能夠化解台獨基本教義加諸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桎梏,有效提升台灣的經濟表現,也能等同於“台灣的鄧小平”。為了做到這一點,他顯然必須更加呵護基本教義派,鬆懈他們對大陸的心防,誘導他們以對自己有經濟實利的方式認識中國文化。這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透過來自大陸的投資與消費真正給他們實利;二方面是透過國際空間的開展給他們尊嚴。但是,這兩方面都要靠北京配合。
對北京而言,馬英九無論如何都比台獨強,也比民進黨強,因此對馬英九有再大的不滿,看著他面對北京時就會變得言語粗暴而啼笑皆非,都仍然必須對他有所襄助,否則如果馬英九無法幫助台獨同路人也取得經濟實效,拿不出可以給基本教義派的甜頭,可能就動搖他的信用與連任的機會,導致台獨再度執政。北京的理性思維是,要趁馬英九在台上,趕快融合兩岸,則就算將來台獨再度執政,也會因為在馬英九四年執政其間已經在大陸替台獨掙得的好處,也就願意緩和台獨。
可是馬英九要的不只是經濟好處,因為他還想進一步蠶食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地盤,徹底擺脫他的外省人魔咒。所以他除了藉由就職演說呼籲外交和解,在上任後第一次國際記者會上更再次強調,我們不只要和平,還要尊嚴,如果因此能夠保住既有邦交國數目,甚至參與更多國際組織,他就大有可以向台獨交代的成績。而他勢必也會用這個理由像北京訴求,希望台辦部門能夠共同勸服外交部門放他一馬。
假如外交沒有進展,馬英九不可避免還是必須找機會衝刺,因為製造兩岸衝突是台灣領導人籠絡基本教義派的不二法門,溫和如馬英九也難逃宿命,就像他宣稱要抵制奧運,批評大陸領導人“自大愚昧”,等等粗暴言行雖然與他的形象迥異,但剛好可以表現成面對大陸義無反顧的模樣。所以他在外交上求表現,得到北京回應固然是好事,得不到而衝突也未必壞,反正都有助於他向基本教義派邀功。
一言以蔽之,馬英九要麼利誘台獨,要麼感化台獨,要麼表演台獨,然後他就問北京,貴方希望我用表演台獨的方式來拉攏台獨呢,還是用國際尊嚴的取得感化他們呢?照馬英九的想法,北京別無選擇要對他讓步,給台灣國際空間;就算不讓,也理當能瞭解他的算盤而體諒他;就算不能體諒他,起碼也不能完全怪他,畢竟他把醜話已經說在前面了。馬英九的這些算計,揭露了他的前提在於期盼北京體諒他,故他拉攏基本教義派其實是虛情假意,而批判北京則無異是撒嬌。
這樣就很清楚了,為了台灣整體經濟發展與利誘並感化台獨基本教義派,馬英九還遠遠不能算是鄧小平,而最多只能扮演基本教義派代言人的角色。他必須依賴有真正撥亂反正、擺脫政治、集中精神發展經濟能力,並且一改過往慣例,不計較他以拉攏台獨為途徑的以毒攻毒之道,甚至解囊相助的大陸,簡言之,胡錦濤下大決心讓兩岸關係非政治化,他才是在扮演“台灣的鄧小平”角色。(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