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用好基金,蓋茨甚至快成為半個醫療問題專家了。他在巴西度假期間,還饒有興趣地通讀了分子生物學家詹姆士·沃森的《基因分子生物學》一書。蓋茨透露: “生物學使我們人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病魔。我目前就在閱讀一些關於肺結核和艾滋病的書籍。我很喜歡普通生物學,如人的免疫系統什麽的,我覺得就很有意思。當然這也跟我們的基金會的工作目標有很大的關系。”
援助效果非常顯著。蓋茨基金會捐助項目實施以來,已使非洲一些國家的兒童疫苗接種率大幅度提高,每個兒童的平均接種費用從不足1美元增加到10美元,成功地挽救了100多萬人的生命。蓋茨後來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我看來,兩種感受是類似的——‘人們買了多少軟件’和‘挽救了多少生命’,都是很漂亮的數字。”
在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葉雷眼中,蓋茨夫婦是一對非常敬業的慈善家。“ 他們每到一個地方,純粹是來學習訪問的態度,來了解到底什麽回事,問題在什麽地方,關鍵的事情是什麽;如果蓋茨基金會要參與的話,我們應該做些什麽事。是一個謙虛學習的態度。”葉雷說,蓋茨曾公開跟員工說,他最近幾年來感到個人最大的滿足,在於投入到提高世界公平性的事業中,他覺得這樣很有意義。
美國式慈善是怎樣煉成的
這已經是托麗第六次要求她的鄰居捐錢了。
“你能捐十塊錢嗎?這些錢都是用來幫助中國孤兒的。”這位年僅10歲的美國小女孩在門外對她的鄰居央求說。從5歲開始,托麗每年都要參加一個為中國孤兒募捐的“希望行動”,每次,她都要給所有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或打電話或主動上門,說服他們捐款,而到每年的聖誕節,她也告訴親朋好友,她不要禮物,只要錢,然後捐出去。
中國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工作部主任張雯跟托麗的母親是好朋友,這樣感人的故事,張雯在美國生活時經常碰到。儼然,慈善在美國不僅是企業家的“愛好”,而是一場全民運動。
好施傳統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慈善研究中心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有67%的美國家庭向慈善機構捐過款,高收入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財産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捐款比例更是高達98%。事實上,過去40年來,美國人的年均慈善捐款占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8%。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希望工程發起人、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徐永光說,過去幾年,美國年人均捐款達到800多美元,而中國連10元人民幣都不到。
美國人熱衷慈善很大程度上跟他們宗教信仰有關。《聖經》中路加福音里的一段經文: “耶穌抬頭觀看,見財主把捐項投在庫里,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衆人還多,因為衆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里;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這跟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的‘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是一個道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張雯就在美國創辦了專門幫助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孤兒的慈善組織,她對美國的慈善文化非常了解。“美國教會强調‘十一奉獻’,就是指神要求大家把年收入的10%捐給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