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美國小孩從小就接受慈善教育。“比如學校會教小孩把自己的小眼鏡賣了捐給救世軍(慈善組織),他們是幫助窮人的。”張雯說,每年,美國各種各樣的籌款活動不勝枚舉,“每個人一點點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重在參與。”
張雯的朋友,美國駐華大使雷得的夫人,也是這樣踐行她的慈善理念的。“她自己作為大使夫人,說句話號召大家捐款就可以了,但她不幹,而是叫自己的孩子到中國兒童福利機構看孩子,教孩子唱歌。她自己也曾把東西捐出來做慈善義賣,把錢捐給中國的打工子弟小孩。”張雯說:“慈善是一個得到的過程,如果光給錢,你可能就沒有得到。你自己參與以後,你的心才在那。”
制度鼓勵
如果說美國普通百姓熱衷慈善是因為信仰基督教中的“互濟文化”,那麽富人捐款或許跟基督教中“罪富文化”有關。基督教認為富人天生就是“罪惡之人”,富人要想進入天堂,惟一的途徑就是將自己的全部財富都捐贈給窮人。
這樣的教義已經深深扎根在美國鋼鐵巨頭安德魯·卡耐基的人生哲學之中。1889年,這位美國私人慈善事業的偉大奠基者之一在《財富的福音》一書中寫道: “過不了多久,那些遺留下巨額財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將之捐贈出去)的人們就會受到公衆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據說,這本美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經典之作是比爾·蓋茨最鐘愛的書籍之一。
如果說這些是美國人參與慈善的內因的話,外因就是美國的退稅制度。旅居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袁莉說,在美國,捐款减稅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便是捐了舊衣服都可以要求减稅。政界人物參加競選時,媒體常會查他們的報稅表,根據减稅數額判斷他們是否熱衷公益事業。從美國總統到地方議員都有因為稅表上减稅數額少而受到大衆輿論譏諷的事例。
透明度高
除了在退稅制度上存在差距外,跟美國相比,中國慈善組織的數量也少得可憐。徐永光介紹說,目前中國有100多家慈善組織,而美國有100萬家。美國民間捐款每年大約有2600億美元,志願服務時間折合為金額也大約相當於這個數,而且美國一半以上的捐款都來自民衆。
慈善部門多了之後,必定帶來競爭,競爭必定帶來透明。“在美國,那些公募機構是完全民間化的,它們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信用發展壯大,如果你的信用出了問題,就不會收到捐款。”徐永光說,這種競爭性使他們對捐款的使用都保持高度的透明。“很簡單,為了發展,每個機構都會盡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捐款人問捐款用到哪里,公募機構都要給予交代和解答。”
蓋茨的中國慈善故事
早上8點,莊浩(化名)就來到位於潘家園的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一個月前,這位北京某同性戀非政府組織(NGO)的代表接到主管部門的通知,要在這里接見比爾·蓋茨。
不到一個小時後,一輛別克商務艙旅行車駛抵疾控中心。在兩名保鏢的護衛下,蓋茨身穿淺灰色西服,面帶微笑走進大樓。接下來,莊浩、其他NGO的代表,以及幾名艾滋病感染者和蓋茨坐到一起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閉門交流。
這是2007年的4月18日,比爾·蓋茨第十次中國行的第二天。7個月後,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下簡稱蓋茨基金會)正式宣布,五年內捐資5000萬美元,幫助中國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