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宏觀經濟正逐漸步入調整期。而4年多地方試點經驗表明,既定方案對財政收入的衝擊遠小於預期。
有數據顯示,2004年7月至2007年底,遼寧省共為試點企業辦理抵退稅額91.4億元,占同期全省國內增值稅收入的5.1%。其中地方分攤25%,約為22.9億元,平均每年不過6.5億元,這一數字在地方財力可承受範圍內。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程法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指出,對於稅制改革,既要靜態算賬,也要動態算賬。增值稅改革帶來的減收,一方面可以迅速轉化成企業利潤,帶來25%的所得稅;另一方面,會推動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提高效益,稅基也就隨之擴大。
事實上,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的逐步放緩,中國的財政收入也在衝高回落。選擇在財政收入達到歷史巔峰時刻加快推進以減稅為特征的增值稅轉型,可謂恰逢其時。
增值稅立法:更大的命題
然而,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減稅效應並非其唯一效用,轉型本身,也絕非增值稅改革的終結。
增值稅在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實行,被譽為“優良稅種”。之所以優良,是因為增值稅有三個明顯的優點:其一是全覆蓋,真正意義上的增值稅應該覆蓋到全部行業;
其二是全鏈條,不論任何行業都執行增值稅,這個鏈條是完整的,比如從開礦開始,一直到形成最終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中,這個鏈條都是不斷的,環環緊扣;
其三,是全抵扣,正是因為全鏈條,把前一個鏈條已經納過的稅收全部都抵扣掉,剩下部分才是本環節該交的稅收,增值就納稅,不增值就不納稅,多增值就多納稅,少增值就少納稅,實現稅負公平。
這三個條件,構成增值稅稅負公平的基本條件。
然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1400多萬增值稅納稅人,只有120多萬是一般納稅人,其餘都是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中,商業的稅率是4%,工業是6%,相當於比例稅,增值稅發票不能互相抵扣。
同時,現行增值稅的範圍主要在商品領域,勞務領域仍是傳統的營業稅,這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重複征稅問題仍舊沒有解決。
劉尚希教授分析指出,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時候,解決勞務領域的重複征稅就顯得十分迫切,而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會弱化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不利於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