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須深化改革開放,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將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只有深化改革開放,構築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必須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打好改革攻堅戰。一是加快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盡快理順重要產品價格關係,更好地發揮價格杠杆在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中的調節作用。二是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是引導地方政府行為的重要“指揮棒”。只有真正建立起有利於促進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才能合理引導企業和政府行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健全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公共財政職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支持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加快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三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著力構建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健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機制,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有效防範來自國外或國內的系統性風險。在抓好這三方面改革的同時,要全面推進與經濟領域改革相配套的其他領域改革,特別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使各級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機遇增多,外部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在加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難度和要求更高了。必須提高駕馭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條件下維護好、發展好我國的根本利益。一要增強開放意識,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善於從國際國內條件的變化中搶抓新的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優勢的互補中創造新的發展條件,在不斷強化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充分地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牢牢把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二要增強效益意識,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把利用國際有利條件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起來,把擴大引進技術和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結合起來,把利用外資和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把實施“走出去”戰略和緩解國內資源約束結合起來。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三要增強風險意識,在擴大開放中切實維護經濟安全。隨著我國全方位開放日益發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機遇在增多,外部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在增加。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注意趨利避害,維護國家安全。四要增強合作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現在這一點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多雙邊組織和機制,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處理分歧和摩擦,消除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疑慮和擔心。要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加強和改善與各類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力所能及擴大援外規模,改進援外方式,提高援外效益。同時,督促“走出去”的企業遵守國際通行規則,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