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激情過後 朝野該對話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5 11:14:32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發表社評說,雖然民主政治不是完善的制度,但它的好處就是包容不同意見。正如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既然沒有一個民主政黨能代表全體人民的聲音,政治人物的對話應該是釐清 

  以此觀之,從張銘清事件到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來訪都可看出,台灣與健全的民主制度還相差很遠,而國民黨與各在野黨的態度也必須作適當調整了。 

  社評說,馬英九以外省籍的身份贏得今年的大選後,社會原本期待所謂的“外省vs.本省”情結能隨著馬的勝出而逐漸淡化、消失。這應是絕大多數人民的願望及心聲。人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能在穩定、和諧的環境下生活,這也是執政者的基本責任,馬英九應有責無旁貸、當仁不讓的擔當,才能凸顯其最高領導人的氣度與風範。 

  雖然多數民意都支持馬英九溫和的兩岸政策,認為這是台灣生存最重要的一環。但國民黨政府疏忽了一個維持內部共識的重要環節,才導致海協會訪問團引發警民衝突,那就是與民進黨的溝通。馬英九雖然事後說,明年會安排陳雲林與蔡英文會面,但已晚了一點,畢竟社會已付出相當大的成本了。再加上他的出身背景已經讓一部份人(講白一點,就是深綠台獨教義派)質疑他的政策出發點究竟為何。是統?是獨?還是維持現狀?馬英九應該更用心於與民溝通,才能化解其疑慮。 

  雖然說“為政不在多言”,但執政者有責任向人民說清楚政策及“國家”方向,而日前馬英九和劉兆玄院長接連接受媒體專訪,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不過,這還只是第一步,執政黨與在野黨、特別是民進黨的溝通才能真正向人民宣示,兩大黨願意走出過去8年“藍綠對立、族群衝突”的陰霾,攜手合作,把台灣帶向另一裡程碑。 

  可惜的是,縱然馬英九在民進黨“圍城”事件後,主動邀請蔡英文主席到“總統府”會晤,以交換政策意見。但原先答應的蔡主席,卻因礙於黨內鐵桿台獨的壓力而退卻了,實屬可惜。蔡主席應瞭解,既然民進黨的資源比不上執政黨,要監督政策,就必須與執政者持續對話才有管道發聲。否則,在民進黨自認得不到馬政府善意回應的情況下,當然會選擇重回街頭運動的老路,則台灣將永無寧日。 

  社評指出,自從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全民就期待她能一改過去的激進手段,帶領民進黨回歸到“溫和、理性、中道”的政治路線,這符合她的性格,更符合台灣的利益。既然馬英九也不是一個訴諸民粹領導的人,兩人有何原因不能碰面呢? 

  民進黨應當明瞭一件事,就是兩岸關係不單單是政治問題,還是嚴肅的憲政問題。“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兩岸關係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關係,除修改“憲法”外,別無他途。擔任過民進黨政府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應該明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任何人、包括“總統”在內,都必須遵守。 

  如果民進黨認為這是違背其政治理念,在民主政治下,民進黨唯有尋求人民的支持,以民主方法尋求修改,而不是以暴力手段來凸顯政黨的政治訴求,否則就是違反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了。 

  再進一步說,以激烈策略來衝撞兩岸關係固然可以取悅泛綠支持者,但可能讓台灣喪失更多與中國大陸交好的機會。“交流不等於促統,會談不等於投降”,但台灣能利用兩岸會談的機會,將台灣人民的心聲表達給對岸,這才是兩岸對話的目的。仔細想一想,過去8年,民進黨除了激起兩岸波瀾之外,有沒有找到另一條路,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發聲呢?而今馬英九改以會談取代對抗,對台灣有利還是有害,人民會有定見的。 

  社評說,過去陳水扁政府期間,除了用不名譽手法侮辱在野黨領袖之外,政府與在野黨之間根本毫無對話可言。如今,兩黨因陳雲林事件而開啟了朝野對話的機會,有責任心的政黨領導人不應當讓此良機再次流失,應積極尋求任何機會,否則人民是絕不會坐視不管的。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