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9月25日,周恩來總理會見田中角榮首相。 |
田中角榮是1972年7月7日當選為新一任日本首相的。作為外交部的日語翻譯,我記得田中角榮抵達北京是1972年9月25日中午。那一天北京天氣很好,但氣氛很嚴肅,下了飛機以後,田中顯得很緊張。日本有一個習慣,初次見面都是要介紹自己的名字的。他說,“我叫田中角榮”,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他是田中角榮。他還說,我是54歲當了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語氣中強調了54歲,也就是強調他很年輕,很有為。
總理親自陪同田中角榮到達釣魚台國賓館18號樓下榻。走進會客室裡面,田中角榮一定要給總理脫大衣,總理穿的是秋天的那種風衣,他要給總理脫這個風衣。總理說,我是主人,怎麼能要你客人做這個事情呢?他就和總理開玩笑說,你把最好的18號樓提供給我使用了,我就是這裡的主人,所以你到了我這裡,我應該給你脫大衣,這是對你這個長者的最起碼的禮貌。
氣氛很好,這時他又說到自己54歲當了日本首相。為什麼又再次強調呢?因為在日本政治家裡面,像他這樣的情況,沒有學歷,中專程度,是很少見的,而且這麼年輕就當日本首相。日本前首相佐藤是要把班交給福田的,但是最終他勝利了。總理聽了笑笑說,“田中先生,我51歲當的首相,中國的首相,而且當到今天,已經23年了”。從此以後,田中角榮在中國的四五天中,就再也不提他54歲當首相了。
“車中會談”
9月28日上午,姬鵬飛外長和大平正芳外相在去長城及歸途中進行車上會談,日本人叫做“車中會談”。當時就我一個翻譯在場,日方翻譯沒去,還有一個警衛人員。我覺得那一場談判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
大平這個人給人的印象是好人,雖然是那樣一個國家的政治家,但是很誠懇,他是個基督教徒。他是1910年生的,姬鵬飛也是1910年生的,兩人同歲,談得很好。
大平說:“姬外長,我說心裡話,田中先生對這個事情很擔心,我也很擔心,我們如果談不成的話,我們回都回不去,國內反對我們來的人很高興,國內希望我們來的人,我們怎麼向他們交代呢?”
關於當年中日戰爭性質和責任問題,我記得大平的原話是這樣的,“那場戰爭的性質,中國人所堅持的那些觀點,我個人都同意,當年我在張家口呆了一年零十個月,我沒有參加軍隊,我是大藏省的一個官員,在張家口做調查。我怎麼不知道那場戰爭對中國人民意味著什麼呢,我怎麼不知道中國人民是怎麼看待我們日本軍隊的呢,我太清楚了。”他說,“田中先生比我年輕,他是1918年生的,但是,戰爭後期日本在中國打仗消耗兵源很多,田中也被征兵了,他被派到東北牡丹江。他沒打過仗,到了牡丹江以後,他就病了,得了霍亂,住在牡丹江的陸軍醫院,所以他沒有拿過槍,也沒殺過人,但是他也知道那場戰爭意味著什麼。但是,現在日本和台灣地區還有所謂的外交關係,親台灣的勢力也比較強烈,自民黨內的反對勢力很強。在這個情況下,你讓我們完全承認這一點,完全按照中國想要表達的內容來表達,田中和我回不去,回去以後我們也站不住。就算我們簽訂了聯合聲明,或者簽訂了其他什麼政府文件,一回去也許我們就倒台了。”
姬鵬飛外長說,“我們倆同齡,我們是各為自己的國家在爭,但是,你這個態度很好,很誠實,你講的你們的處境和困難,我一定向周恩來總理報告。我們應該找到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就是你們能過得去,中國人民也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