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
公關公司全程介入的產業鏈
“想請人?有很多說道的。如果你自己請,沒有關係介紹是很難的。”當記者聲稱打算辦論壇請經濟學家時,多名業內人士這樣“指點”。記者調查發現,圍繞經濟學家的一條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並日臻“完善”。記者在一家名為“專家演講網”上看到,該網站直截了當地認為“名人演講就是產業”。網站這樣表述:名人演講是一個全流程的系統操作,包括活動策劃、媒體宣傳、名人邀請、機構邀請、市場運作、現場管理、細節設計、後期服務等各個環節。
近日,北京某財經公關公司的沈經理透露:“很多公關公司的業務已不是簡單地邀請專家,已不滿足在經濟學家要價基礎上加收15%至40%的勞務費這點收入。他們可以做到‘大包’,包括請一兩個‘大手’和若干二三流的專家‘撐場’,再到當地租場地,對現場進行設計,以及雇保安和現場管理等全部流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樣的公司僅在北京就不止百家。
環節一:專家媒體頻亮相 身價跟著漲
北京某財經公關公司的沈經理給記者描述了“無名”經濟學家被捧紅的過程:
媒體據某熱點話題採訪一位尚不知名經濟學家後,只要其觀點在主流範圍內,就有望被國內各大網站轉載。這位“無名”經濟學家給外界留下了最初印象。接下來,其他媒體如果頻繁對其採訪,經濟學家會非常配合。知名度提升了,身價也隨之上漲。“一來二去,這位經濟學家就因在某段時間裡出鏡率奇高,而名聲大噪。”
“如果又被央視邀請,那這位經濟學家往往就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容易接受地方媒體採訪了。”
環節二:文人不便“談錢” 公關公司出面
經濟學家被媒體捧紅後,邀請就多起來,公關公司隨之粉墨登場。“經濟學家畢竟是文人,還是比較清高的,不屑於或者不好直接與邀請方討價還價。”
沈經理說,公關公司手中通常會掌握幾十位甚至上百位經濟學家。
環節三:“專家庫”被壟斷 資源相互調劑
“很多公關公司之間也經常聯繫,將一些資源進行調劑。”沈經理舉例說,比如有活動方要請郎咸平,雖然A公司沒有,但可向掌握郎咸平資源的B公司進行調劑,來滿足邀請方的要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內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已經被我們‘一網打盡’了。不過,像厲以寧、吳敬璉這樣老一輩的經濟學家,是花多少錢也請不來的。”
多家媒體採訪某經濟學家後,其因在某段時間裡出鏡率奇高而名聲大噪,身價也隨之上漲,邀請就多起來,但經濟學家畢竟是文人,不屑或者不好直接與邀請方討價還價,公關公司隨之粉墨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