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併購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衝突,許多併購在其交易過程中充滿了陷阱,而國內企業到海外併購的成功機率也并不很高。 |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不少跨國企業身價大跌,關於中資企業要不要逢低收購境外資產的討論也迅速升級。昨天,中石油宣布,下屬子公司以10.2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份,這一消息令中石油股價今天上漲了2%。在這之前,中國企業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瑞典沃爾沃汽車等一系列競購活動當中。如何看待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努力?我們就此采訪了權威部門。
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對中國企業實施併購帶來一種機遇
《半小時觀察》報道,在國家商務部記者了解到,近兩年我國的海外併購勢頭發展迅猛,從2002年的2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億美元,占當年對外總投資的50%。
國家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處長李明光:“(併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制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
李明光認為,對某些中資企業來說,現在的確是一個進行海外併購的好機會,但前提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
李明光:“企業還是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結合被收購目標企業的情況來選擇目標,來制定自己的策略。”
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機會。那麼,現在是不是到了中國企業該出手的時候?這些企業又是否做好了相應的准備呢?來看看我的同事胡長春的調查。
齊樹民是大連遠東集團的負責人,他一大早就來到了他的辦公室,因為今天對於他來說是個好日子。
記者:“你簽的是什麼字?”
大連遠東集團負責人齊樹民:“這是我們正在併購美國一個企業的最後的收購協議,叫SPA是訂購的這麼一個最後的合同。”
記者:“那麼這個合同預示著(什麼)?”
齊樹民:“預示著全球最大的一個鑽頭廠美國的格林菲爾德公司和他所下屬的所以品牌和所有的資產就歸到我們遠東集團名下了。”
記者:“那你現在是屬於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齊樹民:“應該說摘了天上的星星的感覺,我從事這個行業20多年,我最崇拜也看得最高的一個品牌企業能讓我們今天收購下來了,心情應該是比較爽的了。”
簽完字以後,齊樹民要趕快把這份文件用傳真發到美國去。
齊樹民:“本來是要去美國面簽的,後來因為流感什麼的我們就決定通過傳真方式簽約。”
齊樹民告訴記者,他的工廠現在是全國唯一一家專門生產高檔鑽頭的企業,所生產的鑽頭基本上都銷往國外,從2005年起,他就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國外的市場開始了艱難的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