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交通能力改善港人生活環境
公屋政策對穩定香港社會頗為重要
劉迺強:交通運輸能力的提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包括與內地的聯繫,擴大香港的輻射範圍。現在很多交通運輸的基建項目都是安排在西面,未來香港的居住區域會不會出現一個很大的轉變,比如向西部大量移動,包括房地產發展重點方向的改變?
鄭汝樺:我們與港府的規劃部門是緊密合作的,就您說的人口西移,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香港國際機場到深圳機場軌道連線中間,我們在思考從西鐵建設一條支線,前往洪水橋。
洪水橋本身就是香港的一個新發展區,在規劃中已經有這個概念了。這洪水橋本身就安排有接駁西鐵的線路,如果將來往來香港和深圳機場的軌道交通可以再多建一條支線連接洪水橋,就變成了本地的鐵路網絡,也可以提供支援服務,因為經過這裡可以到深圳的前海。這樣,我們可以為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樣在跨境基建中,也有香港本身基建的配套規劃。
至於房地產,主要還是由市場決定。以目前香港能夠提供的大約六萬兩千個住宅單位,我相信這是可以基本滿足香港民眾的需求的。這包括已經落成還沒出售的,這個數目大約是九千個,興建中的大約有四萬五千個,已經批出並可以隨時動工的有八千個單位,加起來有六萬兩千個單位,對滿足未來幾年的需求,我們覺得不必太過擔憂。
其實我們香港的樓市是很健康的。有人擔心香港能夠提供的單位,特別是對那些負擔能力比較低的人士來說可能不夠。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從2004年至今,二百萬以下的中小型單位,買賣宗數佔50%多,今年第一季度也是佔54%。就是說,一半以上的成交是中小型單位,因此市場是活躍的,一手市場、二手市場都比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