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海峽中線”法律地位看,兩岸從來不曾有過任何法律、政策或者軍事上的宣示,依據兩岸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它根本沒有法律約束力,純粹是個地理概念。
“海峽中線”純粹是個地理概念。按照比較準確的說法,台灣海峽的西岸北起福州市,南至汕頭市,而東岸則由台灣北端的富貴角一直到南端的貓鼻頭,整個海峽是一條呈東北到西南走向的狹長水道,南寬北窄,長205海里,海峽平均寬度102海里,最窄處只有70海里。兩岸相對兩點之間的連線自然都有中點,把這些中點連起來就是所謂的“海峽中線”,這條線延伸到空中,就是台灣海峽上空“中線”。因此,“海峽中線”純粹是個地理概念。對所謂“海峽中線”,兩岸從來不曾有過任何法律、政策或者軍事上的宣示,根本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多年來,台軍對“海峽中線”一直刻意迴避,直到2004年5月,時任“國防部長”的李傑接受“立法院”質詢時,才首次公布這條線的位置,說“海峽中線”分空軍與海軍使用的兩種中線。並說“海峽中線”是美國人制定的。
大陸方面從來不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意越過“海峽中線”,但不會承認這條線。
取消“海峽中線”理所當然
三、國台辦主任王毅從兩岸和平發展和兩岸人民特別是台灣同胞的福祉考量,要求台灣一方取消這一毫無意義的“海峽中線”,實屬理所當然。
馬英九上台後,經過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大為改善和緩和,兩岸關係正在向著和平發展的方向前進,特別是國共兩黨搭建了和平發展的平台,在這個大前提和大好契機下,本著“一中原則”什麼都可以談,當然也包括“海峽中線”的問題。應讓兩岸“大三通”成為真正意義的“三通”。如果以“海峽中線是台灣空軍演訓場所,基於安全考量,實在無法開放”,肯定對兩岸真正意義上的“三通”會有影響,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也沒有好處。
馬英九最近還說,畢竟台灣比較小,大陸比較大,現階段來說,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得穩,比走得快重要。分析人士指出,應該說,兩岸和平發展穩和快都需要,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要求,絕不能以堅持“海峽中線”為由,搞“自我束縛”,“自找麻煩”,影響兩岸和平發展的前進步伐。
四、馬英九堅持“海峽中線”論的要害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愧對了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
馬英九對國台辦主任王毅加強航班、開放“海峽中線”的建議,以台灣安全問題為名予以拒絕,其實馬英九真的錯了,要害是“七個愧對”:
要害在馬英九“七個愧對”
一是他愧對堅守“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之疆域包括台海兩岸,而不只有“海峽中線”的台灣地區,絕不能把“海峽中線”當成一條不可逾越的“國境線”。
二是他愧對大陸十三億人民,把十三億人民似乎當作“外國人”。
三是他愧對孫中山先生的教導和培養他的蔣經國先生的厚望。孫中山和蔣經國身體力行,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不懈奮鬥,而馬英九若堅持“海峽中線”,兩岸統一從何談起。
四是他愧對過去自己說過的“終極統一論”。前幾年馬英九到美國訪問時,自己明確表示過兩岸“終極要統一”。
五是他愧對自己最近提出的“識正書簡”統一中國漢字,並提出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自己出贊助費10萬元新台幣,當以中華文化統一中國之正確舉動。
六是他愧對自己“三不”中的“不武”說法,似乎去掉“海峽中線”就會影響台灣安全問題,就會導致“動武”,這是什麼邏輯?
七是他愧對自己父親馬鶴凌的遺願──希望兩岸統一。若以“海峽中線”為由,阻礙兩岸交流交往,這豈不是忘卻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嗎?
由上觀之,“七個愧對”是值得馬英九深思慎對的,從而正確對待和處理“海峽中線”問題。這也是兩岸人民的熱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