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從事零和競爭
美國和中國大陸各自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發展影響力,並不是採取零和式的競爭模式,中國大陸在第三世界的活動益趨積極,深受當地歡迎,美國的態度也是鼓勵中國大陸加大對當地的援助,中國大陸在開發中國家的擴張勢力對美國並不是大問題,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大陸外交政策的不透明,以及中國大陸不能配合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的援助政策,造成混亂,中國大陸常無條件地資助一些集權專制政府,讓那些政府失去改革的誘因,如果中國大陸能和美國及國際相關組織合作,將會是很好的起步。
3.透過對話解決區域及世界爭端
美中關係過去一段時間最大的改變是,雙方交往已不再像過去一般只以雙邊關係議題(如台灣問題、貿易赤字問題及人權議題等)為主,而是開始協調合作解決區域或全球的問題,如非洲、中亞、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東北亞問題等,這些議題是“資深外交官論壇”中經常討論的問題。過去美中資深官員甚少聯繫,彼此極為陌生,如今雙方可共同協商,雖然雙方的外交模式差距甚大,在一些重大問題(如朝鮮問題等)上仍有歧異觀點,但這些問題若不經美中協調,幾乎是不可能獲得解決。
三、挑戰中的進展
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協商是有效的,不僅彼此的瞭解和信任與時俱增,中國大陸外交的改變速度更是令人難以想像,甚至連中國大陸一向堅持的一些原則亦因此逐漸模糊,如中國大陸過去一向“反對外國勢力干涉內政”,但未來中國大陸若仍必須堅守這個原則,便很難在國際舞台扮演積極與建設性角色。未來中國大陸的政策走向基本上仍可望繼續目前的基調,惟在某些議題上,中國大陸的做法較積極,但在某些議題仍相當堅持。
1.朝鮮非核化問題
美中在雙邊事務之外的協調最積極的當屬朝鮮問題的六方會談,中國大陸在終結朝鮮核武問題上不僅從2003年開始扮演會談主人,2006年中國大陸簽署兩項聯合國安理會的協議,要對朝鮮發出制裁;在歷次的六方會談中,中國大陸是其中各項重要文件或聲明的主要起草國,也是突破僵局的主要貢獻者。到目前為止,朝鮮問題上任何有關的突破若沒有中國大陸的投入都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雖然在今年四月朝鮮已片面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但在過去一直以來,六方會談一向是朝鮮問題解決的唯一曙光,中國大陸在當中扮演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2.蘇丹種族清洗問題
蘇丹的種族清洗暴行在2003年爆發,中國大陸的官方的態度是儘量使Khartoum政權不受到國際社會壓力,然而受到與美國交往的影響,中國在2006年的政策出現轉變,公開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有關和平維持的三階段計劃,2007年,中國大陸開始向Khartoum政府施壓,要求接受聯合國第二階段計劃的執行,中國大陸也承諾派遣幾百個工程部隊到蘇丹支援,中國大陸的支持部隊是該計劃執行後,第一個非洲以外的和平維持支援隊伍。而中國大陸最後也簽署聯合國與非洲維和任務所需要的1769號安理會決議案。
要解決蘇丹問題不僅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尚需各國外交聯合起來對Khartoum政府施壓,中國大陸的態度便居於關鍵,目前中國大陸仍對Khartoum政府軍售,令國際社會不滿,但中國大陸政府的行動已漸朝向與國際社會一致,中國大陸政府在蘇丹的作為也已修正過去一向堅持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
3.緬甸鎮壓事件
中國大陸外交政策中最令美國感到挫折的是中國大陸對緬甸問題的態度,2007 年,針對緬甸對和平示威者的鎮壓,美國等國起草一項制裁緬甸的安理會決議卻被中國大陸所否決,然而即便如此,中國大陸的政策有朝正面發展的趨勢,在2007年六月,中國大陸協助美國與緬甸在北京建立副部長級對話,雖然會談沒有什麼成效,但中國大陸政府有效地說服緬甸政府在2008年五月納吉斯颱風之後,接受國際對緬甸的援助。
中國大陸政府在緬甸問題上發揮最正面的意義是,要求緬甸政府與國內民主反對勢力及國內少數族裔代表進行協商,雖然中國大陸對緬甸的態度較之美國及其他國際社會要溫和許多,但中國大陸願意打破其一向固守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已經是重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