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營管理效益分析
大陸主權基金成立僅兩年,尚未到評估其經濟效益的時機,惟所披露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世界的矚目,但由於生不逢時,至目前的投資都是處於虧損狀態。其實大陸主權基金的際遇是當前世界各主權基金的縮影,根據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指出,受到金融危機後世界貿易萎縮、石油價格與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等因素影響,截至2009年6月5日,全球各主權基金所持資產價值縮水約18%,資產價值約為3兆多美元。連素有績優盛名的新加坡兩家主權財富基金也難以倖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投資組合虧損20%以上,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淨利潤也大幅下降三分之二。
中投在2007年以來的三筆投資中,百士通(Blackstone Group)、摩根史丹利帳面虧達60億美元;另以50億美元投資美國老牌私募基金Primary fund,因該基金持有破產的雷曼兄弟的巨額債券而前途未卜,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在投資美國房地產部分,美國的商業房地產價值比高峰期下跌了約三成五,只能坐待市況回溫;但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復甦前景仍未明朗,而房地產流通性偏低,中投的風險頗高。此外中投於2008年在美國一家貨幣市場基金帳戶中被凍結54億美元,因為該基金去年以來在西方金融機構的投資遭遇了一系列的虧損。綜言之,據中投公布的2008年年報,全年中投新增投資額48億美元,而投資全球組合回報率為負0.21%,績效不佳。
對於大陸主權基金一年多來的表現,外界認為是過低估計市場風險、過高估計自身駕馭風險的能力,投資戰略與市場定位不配套所造成。但由於所投入的資金小,影響並不大,將來一旦確定風險減弱,中投仍擁有足夠的空間去增加投資,沖銷損失,甚至有大幅獲利的機會。
四、世界眼中的大陸主權基金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受到衝擊的歐美金融與產業界紛紛將目光投向中東和亞洲的主權基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主權基金漸漸活躍於國際舞台,引起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強烈關注,對大陸主權基金的態度尤其是既歡迎又疑慮。
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投資的戒慎,從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到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競購優尼科(Unocal)的歷程,可說其來有自。今年2月美國諮詢公司Public Strategies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5%的美國人認為外國政府的投資危及美國國家安全,僅10%的美國人持不同觀點。學者丹尼爾•德雷茲納(Daniel Drezner)指出,人們尤其抵觸對高科技公司或金融公司的投資,以及來自中東或東亞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所指的東亞的主權財富基金明顯的就是大陸主權基金。
2007年7月,中國大陸以15億英鎊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一些英美輿論即認為中國大陸將對國際金融穩定構成威脅。在中投注資摩根史丹利50億美元時,美國財政部表示,由於涉及國家安全或其他問題,主權財富基金可能引發保護主義情緒,並威脅到金融穩定。2008年2月7日,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並曾就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影響舉行了聽證會。
更有人認為,大陸主權基金的投資可能產生更廣泛的外交政策影響,如果中國大陸控制著華爾街的大量資產,那麼,當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發生對峙時,美國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行動的能力就可能受到制約。不過有些企業基於資金與營運壓力,仍然歡迎大陸的投資。例如2008年11月,通用電氣公司即努力爭取包括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四家亞洲主權財富基金向其提供資金。可見美國對大陸主權基金是又愛又怕,欲拒還迎。
在亞洲,大陸主權基金擬投資日本高科技、房地產與證券業,對此日本也存在矛盾心態,一方面期望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加盟,可以為日本市場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擔心可能涉足其敏感行業,對中投的一舉一動仍十分警惕。
相對於美日的疑慮態度,歐盟國家則對大陸基金多表歡迎。2008年1月,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訪問大陸時,表示希望新成立的中投公司將倫敦作為開展國際業務的樞紐,並希望中投公司能夠以透明的方式與英國金融業展開合作。此外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Bob Hawke)宣稱歡迎中共前往投資,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也歡迎中國主權基金入股;4月,英國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訪問北京時又表示歡迎中國主權基金向英國投資。此外德國也一改過去遲疑的態度,公開歡迎中國主權基金投資。今年6月,德國賓士汽車製造商戴姆勒(Daimler),看好中國大陸市場的潛力,有意引進中國主權基金投資。因為如果中投入股,將可為戴姆勒打開中國大陸市場的大門。
對於外界質疑大陸主權基金可能有什麼政治目的,甚至引發“中國陰謀論”的問題,儘管中共解釋成立主權基金是大陸宏觀經濟政策的需要,希望藉此減少過多的流動性,並解決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問題。
但外界對大陸主權基金的疑慮流傳不斷,原因之一是大陸主權基金的定位不清。中投公司成立之初,制度設計係以淡馬錫為範本,希望通過商業化的運作獲取高收益,因此在定位上應該是一個商業化的機構。但實際上,中投公司形式上雖然為純商業化運作機構,但無論是公司的高層,還是基本治理模式,都與普通政府機關沒有明顯區別,而且其高層不是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就是來自財政部,政府機關架構明顯。而且中投公司還要承擔很多政策性使命,比如透過旗下的“匯金公司”注資“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200億美元。大陸主權基金獨特的組織架構和職能,讓外界很難相信沒有政治性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