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戶籍“含金量”更重要
溫鐵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質疑戶籍制度的聲音不絕於耳,從公安部到地方政府,調研、方案一再出現,小範圍改革試點也從未中斷,然而全面改革仍付之闕如。戶籍制度改革本身並不複雜,但附加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相關社會經濟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利益分配格局卻是錯綜複雜的。
胡星斗說,不能因為要進行配套制度改革,就減慢戶籍改革速度。相反,應當通過戶籍改革,推動其他附加制度改革,為地區間人口有序流動提供更科學、合理和公平的保障。如今,上海、重慶、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展開了新一輪戶籍改革,一個共同點是逐步放寬城市准入門檻,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實現人口的軌跡化管理。
浙江省嘉興市從2008年10月開始實施城鄉一體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和遷移制度。只要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申請人,准予其戶口在本地落戶。嘉興市新居民事務局副局長張俊說,戶改的實質是調整城鄉識別標識,使有關行政制度的執行與戶口相分離,倒逼就業、社保、教育等與戶口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華東師範大學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寧越敏等專家建議,應穩妥有序地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分期分批有條件地解決長期在城鎮務工就業的流動人口進城定居落戶問題,特別是允許攜家眷長期在城鎮務工就業的外來人口辦理城鎮落戶手續。同時,積極推進流動人口待遇市民化,使其在就業、教育、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和具有本地戶籍的市民平等的待遇。
採訪中,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人士擔心,戶籍放開了,會有很多人湧進大城市,造成資源緊張,地方財政無力負擔。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白南生認為,這樣的擔心沒有道理,目前已經有大量人口沉澱在城市了,工作是他們留在城市的第一因素。“找不到工作、沒有住的地方,他們就會走,那種認為戶籍放開、大城市就會人滿為患的情況不會出現,因為現在該來的都來了,只是法律上不承認而已!”
至於地方財政的負擔問題,陸學藝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決,一是以進入城市的居民是否有穩定收入、職業、住所,是否交稅,來判斷是否能享受到相關待遇,政府應對公民承諾,只要沒有不良記錄,工作一定年限後就可以享受到相應的待遇。二是要全國一盤棋來考慮社會保障問題,中央政府應明確規定提高地方財政用於教育、醫療、社保的資金比例,同時應對一些外來人口入籍入戶多的城市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以保證它接納更多的外來人口。
此外,人口管理的手段也應進行革新。胡星斗說,應建立身份證電子管理系統,把戶口、檔案電子化,戶籍相關資料都放到證件管理系統中,包括個人納稅情況、申領低保的情況,還有信用情況、犯罪記錄等,將傳統的戶籍管制轉變為對人口行為軌跡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