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戶籍制度把公民分成了不同等級
該報獨家專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劉福垣
經濟參考報:現行戶籍制度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
劉福垣:最主要的問題是城鄉分治。同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卻分成了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兩等。由於我們城鄉的差距這麼大,擁有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人得到的國民待遇相差很大。
實際上,現在這種戶籍制度是一種身份制度,按地域和職業來劃分戶口,就把人的身份區別化了,使公民分成了不同等級。特別是2 .5億的農民工承擔了當代產業工人的職能,創造的G D P超過50%,但他們還背著農民的身份,這個必須得改變。
造成分工和身份分裂的戶籍制度的存在,說明我們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社會結構沒有最後形成。現在要搞市場經濟,就必須取消這種以社會分工和地域來區別人們身份的戶籍制度。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戶口的變化,更是社會分工和社會身份的變化。
經濟參考報: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劉福垣:從技術上講沒有什麼困難,難就難在工業品和總工業品的分配制度。現在醫療、教育、住宅等由政府負擔的社會保障部分,城裡人得到的多,農村人得到的少甚至很少。
如果大家都是同一種戶口,就應該獲得同樣的國民待遇。這深層次地反映了財政分配 體 制 等 一 系 列 問題。所以加速人口城市化,著眼點不是戶籍賬面登記的變化,而是財政分配體制的變化,是全體國民的公民化過程。現在我們既有享受特權的公民,又有沒享受到國民待遇的公民,要統一按照市場經濟,按照國家和納稅人的關係來重新塑造社會結構,使大家的社會身份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經濟參考報:戶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在哪?
劉福垣:社會保障是戶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沒有社會保障,戶籍制度改了也等於沒改。社會保障要靠政府,政府掌握了那麼多的社會資源,是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想明白了這個問題,戶籍制度問題就能夠很快地被解決。
對於廣大農民來說,只要農民交出土地,勞動力真正轉化為商品了,真正成為市場關係的主體了,就應該有資格享受社會保障。當然前提是農民必須交出土地,因為土地是農民的社會保障,不交出土地,說明還沒有改變小農的社會身份,農村的生產方式就不能變革“拿土地換社保”,只要占了農民的土地,就得給農民社保;農民要社保,就得交出土地,它是等價的。
經濟參考報:如果說戶籍制度改革並不困難,那為什麼這麼多年的改革似乎並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值?
劉福垣:我們現在說的和做的,想要努力的和實際的情況差距很大。從主觀願望上講,我們希望解決戶籍制度問題,但實際上一拖再拖,而且沒有把這個過程看作是生產方式、社會結構統一的過程。
戶籍制度的變化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一步一步來發展的,是將被中斷、扭曲和阻礙了的關係理順。只要分工發生變化,身份就要相應變化。只要納入了市場經濟體系的人,就要享受社會保障;沒納入市場經濟體系的人,他們的困難就要依靠社會救濟來解決。所以說,戶籍制度不是一張紙的問題,整個社會結構、分配制度都在這裡面。
經濟參考報:戶籍制度改革會不會遭遇地方政府尤其是“遷入地”的阻力?
劉福垣:這個問題關鍵得看政府的治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憑自己的身份證,身份證號就是稅號,在哪看病,在哪養老,當地政府就得承擔社會保障的錢,這部分錢的總平衡最後要靠中央政府轉移財政支付。
社會保障是政府行為,甲地乙地的問題不需要考慮,走到哪就在哪享受社會保障。只要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交了稅,地方在社會保障上花了多少錢,中央政府都“通存通兌”,不過對地方政府的稅收不能像以前那麼便宜。這樣,中央政府提供社會保障不會存在資金問題,而是舉手之勞,同時也不會像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那樣,產生很大的操作成本。
劉福垣認為,現行戶籍制度的最主要問題是城鄉分治,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得到的國民待遇相差很大。戶籍制度改革是全體國民公民化和財政分配體制變化的過程,突破口在於政府承擔社會保障。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的問題解決了,農村的問題才能夠得到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