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反映中國外交思路變遷 “傅瑩方式”受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11:14:25  


 
  2005 年12月,傅瑩打破了參加墨爾本礦業俱樂部午餐會人數的記錄,當天,550多名參加宴會者,都是來聆聽她發表《今日中國及其與澳大利亞的關係》演講。坐在返回酒店的汽車裡,她思緒萬千:“在從事外交工作的20多年裡,我從未像今天這般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聲音在國際上有這麼多人認真聆聽,推動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有今天這般廣闊的空間。”

  中國的崛起需要新的外交,而中國新生代的外交人員也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傅瑩並非這個行列中惟一的代表,但肯定是最傑出者之一。

  傅瑩經常講,公共外交要實事求是,要早說話,要多說話、說明白話。但與此同時,樹立個性化、人性化的話語系統,在對外交往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不僅要講究技巧,而且要有適合國際主流社會的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習慣。”長期關注中國外交的新加坡《聯合早報》時事評論員杜平認為,從中國這些年來的情況看,真正了解外國媒體和民眾的官員還是太少。不用說西方人,就連天天生活在中國的民眾,大概都無法接受那種幾十年不變說話方式和語言。

  八篇文章看傅瑩

  外交家都能言善辯,卻未必人人都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根據不完全統計,僅2008年和2009 年兩年間,傅瑩就在英國媒體上至少發表了8篇文章(不包括公開演講)。如果將傅瑩這些年來的文章和演講稿集聚成冊,它一定是一本最佳記者報道手冊、辯論教材和英語閱讀書。只要看看那些引人入勝的開頭,就能感受到這位溫柔女子內心蘊藏著多麼巨大的能量:

  北京奧運會之後,常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奧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變化,中國將向何處去?

  文章中,傅瑩以“我”的親身經歷,講述中國的變革和挑戰,傳達中國人的感受與聲音,以心香之誠,淚酒之悲,紀其實而存其真。她寫得平心靜氣,讀者卻讀得激情澎湃。

  真誠

  《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被認為是傅瑩的標誌性作品,刊登在2008年4月13日《星期日電訊報》上。一位英國讀者讚嘆說:“文章論點清晰易懂,雖然有不同觀點,但說理的方式令人能夠接受。”

  是說理,不是評論,更不是蓋棺定論。文中,她還引用其他中國人的困惑,證明現在中國人對西方的真實心態。

  一個年輕朋友看了BBC對火炬倫敦傳遞的轉播,他在給我的信中寫到,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憤怒,也有不解。像他一樣,很多人可能從中領悟到,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墻太厚重了。

  實際上,最早這是一篇中文作品,完成于4月6日火炬傳遞結束當天,寫完後,就被傅瑩扔到了廢紙簍裡。

  接下來的幾天,她和不少英國學者、記者進行了爭論。雖然用事實和論據說服了對方,但對方指出了這樣一個現實——“藏獨”組織有一套完善的宣傳機制,會在媒體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中國政府的聲音呢?於是,那篇扔在了廢紙簍裡的文章被找了出來,傅瑩用英文重寫了一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