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文化外交”還有長路要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00:15:17  


 
  這個觀點,也代表了歐洲藝術界的普遍共識。在斯洛伐克前任駐中國大使看來,“內容和形式有民族性,精神氣質有當代性,這樣的演出,不論哪個國家的觀眾都會喜歡。” 

  在歐羅巴利亞藝術節上,中國民樂團分別用五首不同風格的協奏曲和管弦樂來呈現中國民族音樂,包括作曲家譚盾的胡琴協奏曲《火祭》、何訓田的管弦樂《達勃河隨想》、關迺忠的管弦樂《豐年祭》、張小夫的笛子協奏曲《咏春三章》、劉星的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

  這些當代活躍的作曲家從“西洋”回歸“民族”,中國文化情懷更加濃鬱,技術更加成熟,旋律更加明朗。而中國民樂這些年也在豐富和進步,二胡的層次感更強,尤其是中阮,在國內頂尖高手魏育茹的手裡發出了“布魯斯”的節奏和“吉他”的聲音。著名指揮家陳燮陽改編並指揮的《撥弦波爾卡》、《閑聊波爾卡》和《雷電波爾卡》等圓舞曲,被中國的彈撥樂器演繹得輕快、幽默、律動性強,令觀眾耳目一新。

  藝術如何征服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是包括民樂在內的中國藝術海外傳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比起12年前金色大廳的“零的突破”,中央民族樂團此次巡演,歐洲觀眾對中國藝術不再只是獵奇,而開始以藝術欣賞的目光平等視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