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數十家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BM),它們由獨立的藥物福利機構或大型商業保險公司組建。藥品福利管理機構作為各社會機構的代理方直接向制藥公司訂購大批量藥品,並為參與該計劃的機構內人員提供資金支持,與其共同分擔藥物費用。此外,作為批發採購商和長期用貨單位,藥品福利管理機構熟悉各類藥品成本,能將廠家的藥品售價盡可能壓低,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以此看來,中國藥品招標方當由獨立第三方或者與患者利益相一致的機構來擔當。可以考慮建立行政部門監管下的全國藥品招標網絡平台,並將其日常運作委托給對藥品專業較為熟悉且專業的人壽保險機構。通過公開投標信息和專業機構反饋,來公平藥企的投標環境,及時遏制各種腐敗現象的滋生,讓招標機制發揮出最大的績效。
買藥貴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病患,也是醫改主攻的核心症結。前期實施的藥品招標制度現實操作的失靈,更加讓相關改革陷入尷尬。借鑒美國經驗,重新尋找藥品需求方的代言人也許能夠讓招標制度恢復活力。(作者是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