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烏克蘭的“橙色革命”、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或在俄羅斯周邊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國家所煽動的各種顔色革命一樣,緬甸的“袈裟革命”也是在華盛頓操縱下經過精心策劃的政權更迭行動。美國政府對行動的指導具體到穿袈裟的僧侶“蜂湧”的方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鬧事細節,互聯網博客,各抗議團體之間的手機聯繫以及能快速分散和重組的組織精良的抗議小分隊。但在2007年9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犯了個大錯,在新聞中提到國家民主基金會積極參與了緬甸的抗議活動。
實際上,美國國務院承認支持了國家民主基金會在緬甸的活動。如前所述,國家民主基金會是一個美國政府出資的實體,設立這個機構的目的就是支持美國對外政策目標,做中央情報局在冷戰時期做的那些事,是以非政府組織的面目出現,國家民主基金會資助索羅斯的開放社會研究所策動緬甸政權的更迭。
那麼美國在東南亞的優先政策目標究竟是什麼呢?它聽上去很高尚,並讓美國國務院顯得無足輕重。然而,它們的“民主促進活動”卻有著惡毒的隱蔽議程,它的目標直接指向北京的地區穩定,包括能源安全。
如同在巴爾幹和中亞,美國國務院在緬甸大量的反政府機構中招募和培訓重要的反對派領導人。至少從2003年起,它每年向國家民主基金會注入二百五十多萬美元巨資用於開展在緬甸的活動,以實現政權更迭。美國在緬甸進行的政權更迭行動——袈裟革命,主要是按照國務院的授意,在靠近緬甸的泰國清邁美國總領館進行,泰國政府對美國在泰國的軍事和情報存在很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