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日益凶猛的央企“搶地”狂潮,會否因一句“有序退出”就戛然而止,進而平息房地產市場的躁動?
昨日(3月18日),國資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不過,國資委並沒有透露具體的退出安排和時間表。
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有關情況說明》顯示,目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僅16家。不過,多位權威人士和專家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限制央企不是房地產市場的治本之策,且國資委的限制政策很可能會“有心無力”。
國資委出招“有心無力”?
國資委新聞發言人杜淵泉昨日沒有針對本周北京土地拍賣中央企集中競標發表評論,他在發言時指出:“處於調整階段的中央企業集團下屬控股或參股的房地產公司,要加快調整步伐,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有序退出。”
據國資委統計,目前仍有78家不以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開展了地產業務。但國資委方面此次並沒有給出這78家企業退出的具體安排和時間表。因此,此次會議也被認為國資委僅在給外界一個說法。
“這個消息只是國資委對其下屬企業的一種規範。”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告訴記者,“我對此不抱希望”。他認為,此舉或是因考慮到這部分央企是否在“主業”和“副業”之間有所衝突;另外,也可能更多是出於響應中央政府號召的考慮,而不只是為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記者從國資委內部獲悉,在限制央企投資行為方面,國資委可能“有心無力”。
按照《公司法》規定,國資委只是履行出資人的職責管理中央企業,且主要負責央企的人事變動和業績考核,以及重大事項決定,不能就具體行業發展制定政策。國資委出台禁止投資房地產業的文件,並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
“很多央企下屬上市子公司拿地,由於該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同時牽涉到多家股東,並不是國資委一個文件就能退出房地產市場的。”國資委內部一位相關人士表示,事實上,國資委一直在出台相關文件,不鼓勵央企參與炒地。在具體監管方面,如果央企投資房地產非主業,獲得收益在業績考核將減半計算。
“由於國資委只是國資監管機關,不是權力機關,因而整頓房地產應該從更高層面制定政策。”一位分析人士亦指出。
3月17日,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資委如何重組央企的房地產業,還只能繼續等待。”不過,他承認,“民眾對於央企拿地的抱怨正在引起國資委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