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認為,台灣的憲政戰略、兩岸戰略與經貿戰略必須一致。 |
中評社台北3月26日電/馬英九及吳敦義院長,相繼表示願意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論ECFA。蔡英文終於鬆口說,關於ECFA議題,“兩黨領導人終須一辯”,但又開出了應先由“立院”朝野黨團完成調查報告的條件。一般認為,這是蔡英文在“戰術上”接招,卻在“戰略上”設下障礙。
聯合報社論指出,東協加一已經上路,ECFA有時間上的緊迫性,預定在六月許簽定;蔡英文此時開出“立院”獨立調查”的條件,想的是只要拖過這兩個月,屆時民進黨只消一句“馬政府沒有誠意”,即可把責任推給馬英九,辯論亦可不了了之。
“雙英會”吵了很久,蔡英文總是推三阻四;如今降低規格變成“雙英辯論ECFA”,蔡英文才在“戰術上”接招,但仍設下戰略障礙。其實,當前政局所需要的,是一場關於“國家”政經總戰略大辯論的“雙英宏觀論政”;而未必是一場關於ECFA的“雙英專題辯論”。因為,ECFA本身不是假議題,但“兩黨辯論ECFA”卻是政爭炒作出來的假議題。
民進黨一直說“不清楚ECFA是什麼”,要馬政府“說清楚”;但有人質疑:民進黨既不清楚ECFA是什麼,那民進黨究竟是在反對什麼?如今蔡英文甚至主張應由“立院”提出獨立調查報告,供為辯論基礎,但民進黨一向以來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ECFA,卻何嘗是基於什麼“獨立調查報告”?
前文說,現在需要的是一場“雙英宏觀論政”,就“國家”政經總路線作一通盤議論,而不是只對ECFA作專題辯論。因為,馬政府是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戰略下,提出了ECFA的兩岸經貿框架;但民進黨自二○○八下野後對兩岸政治戰略尚未確立,可以說根本沒有評價ECFA的基準。也就是說,民進黨若主張台獨建國,對ECFA將是一種評價;民進黨若修正其台獨路線,對ECFA則可能是另一種評價。民進黨如今連“國家”認同、“憲法”立場都尚未確定,如何談兩岸關係?又如何談ECFA?難怪有人說,蔡英文真能“代表”民進黨嗎?
社論認為,台灣的憲政戰略、兩岸戰略與經貿戰略必須一致。在經貿上沒有出路的憲政戰略,行不通;在經貿上沒有出路的兩岸戰略,也不可行。民進黨若不將其憲政戰略說清楚(是否台獨),不將其兩岸戰略說清楚(是否反對開放交流);他要用什麼基準來評價ECFA?
有些民眾可能不清楚ECFA為何物,但民進黨內菁英階層豈會不清楚ECFA的主要思慮?例如:ECFA是為了因應全球化及區域經濟組織,是為了因應東協加N,必須注意防衛機制(農產品不增加進口項目,不引進大陸勞工),必須對受衝擊產業給予救濟,必須爭取有利的“早收清單”,甚至訂定“終止條款”,尤其,除ECFA外,是否尚有其他的替代方案?種種切切,難道民進黨菁英不清楚?難道長期涉獵WTO及兩岸政務的蔡英文不清楚?或者,只是要用“不清楚”來炒作政爭而已?因而,ECFA本身不是假議題,但“兩黨辯論ECFA”卻是政爭炒作出來的假議題。
馬政府的台灣政經總路線的架構,由上而下是:“國家”認同的憲政戰略→兩岸戰略→經貿戰略;然後,在實際操作時,再由下而上,以經貿戰略穩定兩岸戰略,以兩岸戰略維護“中華民國”“一中各表”的憲政架構。因而,要評價ECFA,必須思慮這三層戰略的關聯性;倘若不談憲政戰略、兩岸戰略,只談經貿戰略,就會如綠色智囊的建議,主張廠商外移至任何東協“國家”設廠即可。所以,雙英之間倘若只安排一場ECFA的專題辯論,尚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有一場對全盤宏觀的“國家”政經總路線進行大辯論的“雙英會”,才有可能為台灣的難題找出答案。
令人玩味的是:蔡英文的“十年政綱”即將出爐,據聞首波推出的竟然是“台灣社會福利的願景”之類的議題,而不是“台灣的主體性與“憲法”定位”。避重就輕、捨本逐末。諱談“憲法”戰略,如何評價ECFA?不先說清楚台獨不台獨,奢論什麼台灣社會福利的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