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過去20年,台灣民主已有太多偏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3 09:45:10  


西方的古典民主,強調政治人物的領導性格,以及說服國民的能力,有這兩者,政治才會成為英雄事業,而不是平庸的討各種掌聲的表演事業。
  中評社台北4月3日電/台灣政評家南方朔在《財訊》發表文章說,繼開徵能源稅,取消軍教免稅喊卡之後,接下來是房屋稅由單一稅率調整為五級分類的改革也叫停。媒體報導說這是“選舉年效應”,意思是統治者每當有大選舉的年分,就心理特別虛弱,這也怕那也怕,怕選票流失,於是就什麼也不做,甚至還猛發紅包對選民示好,這種“選舉年效應”現在並非首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文章指出,今天台灣的租稅正義和財政百孔千瘡,有許多都是過去的“選舉年效應”累積所致,而這齣戲碼還不會結束,百孔千瘡之局也就注定不知將伊於胡底!

  “選舉年效應”使得有些人因此將責任推給“台灣選舉太多了”,其實民主之病從來就不在民主,而在於政治人物領導風格的自我扭曲。如果政治人物心中有核心價值的堅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有為自己辯護和說服群眾的能力,時機歹歹反而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如果性格庸懦而畏事,這種自我設限的結果,自然就只好隨波逐流。台灣對硬推健保改革的奧巴馬大力歌頌,即折射出了人們對台灣政治領導人的不滿,而美國的選舉並不比台灣少!

  因此,民主選舉是個好東西,但民主選舉在某些時候的確會因負面因素匯集,而出現類似台灣“選舉年效應”這種壞結果,由台灣的經驗,就讓人想到英美所謂的“前柴契爾政治”了。

  走過及聽過一九六○和七○年代的人都知道。這兩個十年乃是社會巨變的年代,有少數族群的民權運動、有社區自覺的社區運動;更有青年不滿運動和反越戰運動,這是個狂飆時代,政績其實不錯的美國詹森總統,都因內部的分歧,而於一九六八年三月三十一日發表演講,宣稱“在這個政治年,我決定不讓總統這個職位捲入黨派之爭,……因此,我不尋求,也不會接受下一個任期選舉提名”。連堂堂美國總統都被情勢逼迫得放棄連任,何況層次更低的三十郡市鎮級官員了!

  在那兩個世代裡,英美父母官難為,難為多了就變得不為和不敢為。後來英美學者如沃特(FM.Wirt)、瓊斯(B.D.Jones)、比爾(S.Beer)等人還特別為此開創出了一個研究領域或可稱是一個學派,探討這種政治人物腳被嚇軟的現象,由於這些學者是要去解釋這種現象,當然也就多少有一點合理化這種現象的意味。

  他們指出,當一個社會嚴重分歧,或政治人物沒有意願在各種競爭性的主張裡去抗拒任何一種。這時候,最機會主義但也自認最安全的行為模式遂告出現;他視現狀最為穩定,任何選擇都有變化而會產生風險,於是什麼都不做,不做多了就什麼都不敢做。這種政治有點像在玩輪盤賭,輪盤快轉時他不動,等到輪盤快停,結果差不多已清楚時才搶功勞般的下注。意思就是說當問題有爭論,他決不選可能得罪任何一方的邊,讓兩邊或多邊自行廝打,等到差不多有結果了,他才做出決定,這種行為模式很安全,代價也最低,但換個角度看,社會總體成本也最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