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系列評論可能為推物業稅開道
不無巧合。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近日出版的《求是》雜誌上撰文說,政府將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
謝旭人這一題為《堅定不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文章指出,在統一稅政前提下,研究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培育地方支柱財源,從而盡可能通過增加地方本級收入。再聯想起不久前國土資源部關於物業稅試點推出在即的表態,市場的浮想聯翩已是理所當然——眼下多數市場人士堅信,在不增加地方財政支配權力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財”這一局面很難由調控二字解決。而物業稅則被視作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當然選擇。
此外,謝旭人在《堅定不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一文中還提出,“完善社會保障籌資形式與提高統籌級次相配合,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近十幾年來,開征社會保障稅是政府官員、學者和公眾討論的熱門話題。但作為具體主管財稅政策的部門高官,謝旭人是首位明確提出要開征社會保障稅者。(來源:中財網)
背景 3月樓市放量上揚
隨著去年年底調控政策的陸續出台,樓市在今年年初一度出現成交量低迷的局勢。不過,進入3月份以後,樓市回暖步伐超出想象。
統計顯示,北京3月份二手房總成交量已經達到27820套,創出歷史上第三成交高峰。隨著成交量的回暖,北京3月份的二手房價格也開始飈升,當前北京市二手房均價在14650元/平方米左右,相比2月底的13460元/平方米上漲幅度達到了8.8%。
新房價格表現得更為突出。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商品房均價已經達到了21880元/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的11615元/平方米已經上漲了88.4%。
數據顯示,3月深圳二手房成交接近100萬平方米,環比2月增1倍多。新房表現雖不如二手房,但成交面積也升至26萬平方米。
而這種“小陽春”態勢,在全國多個城市同時上演。
中原地產監測九城市調查數據顯示:3月19日-3月25日,一線城市中,廣州住宅成交量環比增幅超八成,呈強勁回暖態勢。北京成交量環比增幅也超過了四成以上,深圳和上海回升幅度則相對較小。二線城市繼續延續之前的回暖勢頭,天津、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城市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一線城市房屋空置率達40%
據統計,上海、北京和深圳房屋的空置率已達到40%,也就是說,將近一半房子是沒人住的。這樣的空置率十分驚人。
最近,國家電網利用智能網絡,在全國660個城市查出一個數據,總共有6540萬套住宅電表讀數連續6個月為零。也就是說,房子空在那兒沒人居住,很多房子在炒家手上,既不出租也不自用只為等著漲價,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給銀行帶來了極大的風險。買房子在銀行有杠杆效應,20%的首付有4倍的杠杆效應,40%的首付有1.5倍的杠杆效應,只有50%的首付,銀行和個人的風險才是對等的。
租價比失衡導致房產泡沫
租價比(年租金與房價的比率)是不動產投資收益最為敏感的判斷指標,也是衡量不動產市場健康程度的重要參考。
一套房子的租價比=出租價格(一年)/房價(不含裝修與稅費)。如果這個比值低於4.5%,則說明該地區的房價存在泡沫;如果該比值高於5.5%,則該住房尚存在升值空間。
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青島等典型城市各類物業租價比的變化趨勢顯示,近5年來,由於供需失衡引致銷售價格相對租金水平的過快上漲,住宅和商業物業租價比總體呈下降趨勢,租售價格變化未能保持相應速度,住宅長期投資者的租金回報收益不理想,偏離理性投資者的正常投資回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