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一點說,長期的電視劇寫作對作家可能是有害的,最終導致對作家個人品質和藝術才華的腐蝕。所以說,問題有兩面性,如果從提升當下中國影視劇水平出發,我樂意看到更多的優秀小說家加盟其中;但如果從捍衛長篇小說的純潔性出發,我倒希望優秀小說家與“觸電”保持距離。上世紀90年代初,能否抵擋住“下海”誘惑對作家是一個嚴峻考驗,現在,在文化體制、政策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能否警惕名利的陷阱拒絕“觸電”,對作家依然是一個兩難抉擇。
李建軍 青年批評家:
中國文學批評界當下存在的問題,從大的方面說,是沒有文化理想和啟蒙的自覺,不能為自己身處其中的時代和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思想和理念;從專業的角度看,閱讀經驗豐富和真正懂文學的人太少,很多批評家熱衷於根據當下的時髦理論來讀解作品,信口雌黃,不著邊際,將劣作贊為傑作,缺乏參照經典作品的比較視野,缺乏成熟的專業能力;從批評精神的角度看,批評家們缺乏“批判性的言說”能力,缺乏發現問題的眼光,沒有質疑和說真話的勇氣,不能與現實保持必要的距離;有的批評家缺乏“修辭立其誠”的信念和道德自律。
趙長天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上海作協副主席:
面對傳統出版和網絡發表的海量作品,現在的問題是,文學評論處於基本失語的狀態。年輕人的創作,目前只有市場一個評價體系,而沒有專業的、精英的評價體系。目前文學評論界的精力和能力,只能關注已經成名的那些作家的作品;而年輕作家的作品,基本在專業評論的視野之外。對於年輕作者來說,他們在文學性上的追求,很難得到鼓勵。我看到過一些年輕人寫的相當不錯的長篇小說,但因為估計市場效益不會好,他們又沒有名氣,很難出版。
我們怎樣才能走向偉大作品
鐵凝:
我對文學的理解就是,它審判的意義是否大於理解的意義?我想,最終文學可能有審判的成分在裡面,或是被審判或是自我審判,但最終,理解的比例還是應該大過審判。因為審判是比較容易的,
而理解是需要有非常強大的韌性和耐力,對人生對生活不疲倦的不敗的耐心應貫穿作家整個一生。一個作家如果沒有這種理解的能力,那麼,他跟文學是沒有關係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所能包容的,一般就不僅僅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美德,最終還得捍衛人類精神的健康。
賈平凹:
我們需要寫倫理,寫出人情之美;需要關注國家、民族、人生、命運。這方面我們還寫不好,寫不豐滿。但是,我們要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或許一時完不成但要時刻心向往之的,是寫作要超越國家、民族、人生、命運,將眼光放大到宇宙,追問人性的、精神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