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黃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令人神往。最近三年,陝西省每年在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期間都要組織開展一次學術研討會。今年確定的“民族感恩”主題,是一個社會精神和意識的命題,也是華夏子孫需要不斷弘揚和光大的課題,通過研討,必將使我們對中華文化的道德內涵有更深切的感悟,對傳承中華文明有更強烈的責任。
感恩的“恩”字,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本來意思就是“惠”,而“惠”的意思就是“仁”,所以,感恩就是一種仁愛的精神。
感恩是中國社會文化的重要原則,是禮儀之邦的重要意識,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大戴禮記.禮三本》說,天地是萬物的本源,先祖是族類的本源,而父母是人的本源。古代思想家據此提出,人要“報本返始”、“知恩圖報”,知道自己的根源,並有所感恩和報答。
這就是說,感恩的第一層次是對天地的感恩,也即國情、社會之情的感恩。人來自自然、還之自然,人類需要對自然懷有敬畏和感恩心態,在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和諧方面做出貢獻。這方面,中國古代崇尚泛神論,不僅敬畏和祭祀天地,而且對山川、草木也都懷有敬畏之情。
第二個層次的感恩是對祖先的感恩,也即人類之情、民族之根的感恩。這裡包括民族的祖先和宗族的祖先,以民族或國家的祭祀為重。在古代,國家祭典的製作是有嚴格標準的,《禮記.祭法》上說:“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是中華文化和物質文明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開啟了民族燦爛文化的先河。千百年來,黃帝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標誌。對黃帝的紀念活動表達著對民族文化價值的崇尚和認同,表達著對中華文化統一性的認同,同時也表達著對民族文化創造者的感念之情,所以才被歷朝歷代列入祀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