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人民網刊載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學博士後趙山的文章指出,近期,隨著世界經濟進一步復甦,一些西方國家掀起了新一輪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浪潮,引起國內外人士的普遍關注。美國商務部3月11日發布報告顯示,1月份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12月的181.4億美元增加至183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出口減少17.6%,降至68.9億美元。隨後,奧巴馬發表講話就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3月15日,美國130名國會議員致信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並對此類“蓄意操縱匯率”的國家徵收反補貼稅。
從目前的情況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言論不外乎基於兩種論調。一是“貿易平衡說”,即認為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存在的逆差是由於人民幣匯率被低估導致的;二是“抑制通脹說”,即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強烈的通脹預期,唯一舒緩通脹壓力的辦法就是調高人民幣匯率。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眾所周知,自從2005年7月21日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升值幅度已近20%。今年2月25日後,人民幣中間價也在連續走高,創下2009 年5 月以來的新高。並且,和以往的情況不同,人民幣近一段時間與美元走勢的相關性已呈現明顯減弱的跡象。這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升值與否並不能直接決定美元的自身價值。事實上,自匯改後,人民幣的市場化程度得到了不斷加深,中國政府在推動這一進程上做出的努力也是堅定和卓有實效的,不存在刻意操控匯率的意願和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