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社會的重建有賴於評論的中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31 00:03:37  


 
  3.何為重新發現社會 

  對於此書的英文名,熊培雲原本想用"Chinese society since 1978"(1978年以來的中國社會),但後來還是啟用了"Chinese's New Revolution"。意即“中國的新革命”。何為“新革命”?新在區別於以往的武裝革命,重在重塑“社會”的力量。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政府具有“全能主義”特點,所管理的內容大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小到百姓的柴米油鹽。在這樣一個體制下,社會的力量被削弱殆盡,“當社會被國家機器化時,人們變成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螺絲釘”。個人的權利和尊嚴得不到保障,個人的價值得不到尊重,個人的思想與創造受到遏制。“新革命”所要做的就是重新確立國家與社會以及社會與個人的邊界,收複本當屬於社會的領地。 

  這一“重新”的意義還可以上溯到宋朝。宋朝社會之所以獲得空前的繁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政府沒有抑制社會的成長。“重新發現社會”的要義在於重新發現個體在歷史中的創造,在於尊重每個人的思想尊嚴與人生價值。 

  4.國家VS社會 

  何為“社會”?筆者的理解是,“社會”其外延包括“公民社會”、“社會自治”,其內涵包括“圈子”或“團體”,社會意即由一部分人組成的,以對抗第三方力量使其中的任何個體權益不受侵害為目的所形成的“集合”。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把公民社會確認為在國家和公民之外的第三種力量,並且是一種中介力量。公民社會可以動員民眾,以使國家服從有效的批評,使公民在政治上變得積極起來,如討論重要的話題、尋求變革、享受豐富的文化生活。熊培雲也認為,理想的國家結構是國家、社會與市場“三分天下”,國家不能越出權力領域進入市場—價格領域和公民—社會領域(P59)。 

  何為“國家”?筆者願意從公民的角度加以定義,國家乃是公民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利而讓渡出其中的一部分權利所組成的具有一定強制力的暴力工具。國家自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一把雙刃劍,國家力量的強大可以保護一切,也可以吞噬一切。喬治.布什曾經在演講中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熊培雲在本書的自序(《問世間國為何物》)中指出:國家不是目的,而只是將自己權利最大化的一種手段。可謂一針見血地給國家作了定位。 

  基於對“國家”的這麼一個定位,熊培雲進一步論述了社會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是否強大,關鍵不在於國家,而在於社會,在於民間力量的養成;而一過政治是否文明,同樣取決於政府對民間社會採取怎樣一種態度。人類作為社會和政治的存在,必須要有功能正常的社會,正如人類作為生物的存在,要有空氣以供呼吸一樣。熊培雲還強調了“社會資本”的意義。“社會資本”一詞出自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布迪厄將資本區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意義在於通過強化或重塑社會關係(社會契約),社會能夠從中獲利。社會資本的數量和質量是民主進步的決定因素(P9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