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中產階級觀察:公平是其形成的關鍵土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7 16:36:47  


 
公平:中產形成的關鍵“土壤”

  大量形成中產的1970年代,對香港意味著三件事:一是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期;二是社會因成立廉政公署日益走向公正、開放和廉潔;三是政府開始推行公屋、義務教育、新市鎮等系列民生政策,香港社會日益向現代化轉型。

  上述三點,在社會學家呂大樂看來,恰是一個社會大規模形成中產階級的必需土壤——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公正清廉和開放的社會,則使多數人依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成為可能。

  也就是說,在向上流動的機遇面前,你要做的就是勤奮努力和發揮潛力,而非依靠門第裙帶、投機取巧,更不可能是對國有資產巧取豪奪。

  有了“起點公平、機會均等”的社會土壤,中產人士依靠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路徑便具有可複制性,他們會成為社會紛紛效仿的榜樣,由此形成全社會努力向上、奮發有為的良性情緒和氛圍。

  事實上,這種“可依靠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社會氛圍和人生信念,在今天的香港依然很普遍。據雷鼎鳴介紹,香港科技大學的本地學生中,70%以上在“公屋”或“居屋”(相當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長大,公平的社會環境對於草根階層改變命運至為關鍵。

可複制:中產的價值所在

  香港中產階級對於社會的價值,記者採訪後歸納有三:

  其一,香港中產“平和理性”的氣質使其成為社會的穩定力量。

  呂大樂告訴記者,以理性、平和、專業為主要氣質的中產階級“很難被討好”,更不容易被街頭運動所煽動,這也是其在政治上缺少利益代言人的重要原因。

  以記者年初在香港的觀察為例。當時香港的“80後”們正掀起轟轟烈烈的所謂“反高鐵”運動,“苦行反高鐵、反高鐵嘉年華”等活動在立法會外如火如荼,媒體亦因吸引眼球的天性,每天以大版面對市民進行“視聽轟炸”。

  令記者極為慨嘆的是,在“反高鐵”最激烈的一周後,香港《明報》做的前後兩個同題民調顯示,社會上支持興建高鐵的人數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個百分點至58%;“不支持”建高鐵的人反而下降近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占比超過50%的中產階級,對高鐵的支持率始終沒變,甚至可能因反感“反高鐵運動”而有所上升。理性的他們懂得,高鐵關乎香港的長遠發展,沒有理由為感性和衝動的理由去做傻事。

  雷鼎鳴告訴記者,中產遇到問題時,一般傾向於靠自身能力和資源去解決,而非“上街”或在報紙上“激動”,因為他們的時間成本比較高,不會去做“無用功”。

  這也意味著,香港中產是最不易被“街頭運動”和“報紙版面”所影響的群體,他們能理性建設性地看待事件分析形勢,堅持自己的獨立主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