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中產階級觀察:公平是其形成的關鍵土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7 16:36:47  


 
不被羨慕:香港中產處境尷尬

  儘管香港中產階級在社會上占據收入和價值觀優勢,但吊詭的是,當下在香港社會問及對中產階級的態度時,得到的反饋往往是“不被羨慕”,甚至有中低層收入者覺得“香港中產很可憐”。採訪後,記者將原因歸納為兩點:

  首先是經濟上,香港中產是典型的“付出太多得到太少”階層。

  雷鼎鳴告訴記者,在香港超過360萬的工作人口中,需要交薪俸稅(個人收入所得稅)的人數約占37%,其他超過60%的人都無需交稅,而37%的交稅人口中,相當大部分為中產階級。

  “付出多”之外,中產還從社會得到的回饋最少。

  香港約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綜援(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廉價公屋福利(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請居屋(經濟適用房)、夾心層可申請“夾屋”(類似於兩限房)。但上述或多或少的援助及住房補貼,都需對申請者的收入進行限制,超過標限人士難以獲得政府資助。

  也因此,香港中產的住房問題,多需靠自己在市場打拼解決。

  住房之外,中產在醫療保障、社會保險、教育以及財政“派糖”方面,也都是“被遺忘的角落”,很少受到相應關照。如在即將出台的醫療方案中,雷鼎鳴便預期,可能中產在交了不菲的強制醫保費用後,卻很難使用到香港的公共醫療資源。

  “不認為自己是中產”的港人蘇先生告訴記者,在香港,富豪及地產商雖交稅較多,但因其特殊地位會在產業政策等方面受到關照;草根階層則因收入較低,能夠進入與民生有關的諸多社保扶助體系;只有中產階級,處在“大把交稅看不到回報”的境地。

  其次是政治上,香港中產因缺乏媒體和政團代言人而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如呂大樂所言,由於中產相對理性獨立,“很難被討好”,又因為為其爭取利益並不占據“道德高地”,故在香港政治中少有政團著意於為中產爭取權益,致使中產在社會福利方面,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同樣,基於“吸引眼球”的天性,媒體對“過激”、“起義”有天生的親近,即便是香港以理性自居的兩份報紙也日益“民粹化”,“反高鐵”報道連篇累牘,遠遠超過其在社會真實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左也叫,右也跳”,占據著不同報紙最重要的版面,而真正占人數“半壁江山”的中產階級,則或無聲無息,或躲在日漸式微的副刊里,等著被激進派冷嘲熱諷。

  也因之,呂大樂和雷鼎鳴都表示,香港媒體並不能真正反映香港社會狀況,因為有很大一個人群並未發出相應的聲音,雷鼎鳴說,如果只根據報紙來判斷香港社會,那麼“香港應該早已經崩潰了”。

  香港中產,就在這種不喜歡被代言,也不喜歡被報紙“激動”的狀態下,成為社會“沉默的大多數”,而在社會政策往往“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今天,他們的利益也在沉默中被忽略和輕視,處於“不被羨慕”的尷尬境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