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蒲海清:三峽工程始終有爭議 不能苛求往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9 09:51:02  


為三峽工程,移民舉家外遷。 
  “有人說叫‘三峽後’,有的說叫‘後三峽’。叫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後面的事情應該幹”

  從上世紀60年代初大學學習期間就到萬縣農村搞“四清”,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執掌重慶鋼鐵集團公司,蒲海清對三峽工程都是“聽說過、沒想過”。但接下來二十多年,他與此事難分難解。

  1985年,他調任四川省計經委,當年被選為四川省副省長兼計經委主任,代表四川參與三峽移民論證工作。

  1992年,全國人大通過興建三峽工程的議案後,他一度成為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下稱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下稱國務院三峽辦)主任擬任人選之一。

  1997年,他是重慶直轄後的首任市長,兼國務院三峽建委副主任。

  2001年,他最終“回到”國務院三峽辦,兩年後接任主任,直至2006年退離行政領導崗位。

  這幾年,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他曾兩次入三峽調研考察,尤其是生態環境。日前,閱完本刊近期數篇三峽報道後,在國務院三峽辦,蒲海清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三峽工程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論證與建設,爭議始終相伴,政策幾經調整。蒲海清認為,不能以今日標準苛求往日,應與時俱進看待之。

  他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初論證期,他既非三峽工程“主上派”也非“反對派”,他堅信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科學決策;現在的實踐證明,這個決策是英明的,三峽工程是“偉大的、當今世界第一的工程”,“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應該在那裡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定與中央保持一致”

  《瞭望》: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論證三峽工程時,你在四川省當領導,當時四川省領導層是什麼態度?

  蒲海清:當時省裡有一些不同看法,這很正常。因為當時有些專家也有不同看法,說治水要先支流後幹流、先上游後下游,先幹流缺少經驗。再者,從地方經濟受益上考慮,先建支流工程對當地效益更直接。
 
我1985年參加三峽工程論證後,曾向省委書記楊汝岱同志匯報,建議向中央表明兩個態度:一、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定與中央保持一致,服從中央的統一安排。二、希望加快對二灘、向家壩、溪洛渡水電站(俱在四川省境內)的論證,早點做準備、早上。

  《瞭望》:這也是你個人的態度?

  蒲海清:這是省委、省政府的態度,也是我的態度。我當時對三峽工程了解確實不多,主要是從政治上考慮,中央要辦的事情,必須服從。

  由於我對三峽工程整體上是支持的,當時又年輕,因此1992年10月開十四大的時候,錢正英同志(水利部原部長、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組長,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我都是黨代表,她就徵求我對去三峽辦做主任的意見。我考慮了一下,第二天找她匯報:這個工程既有政治性,更有科學性、技術性,是個偉大的綜合性工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政治影響都很大,但我確實沒有那個能力,因為我是學鋼鐵的,不是學水利的,很多技術問題無力決策,怕工程建不好,給中央帶來負面影響,建議找一個德高望重的、有專業知識的人去幹。(注:次年,原湖北省省長郭樹言任三峽辦主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