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的調研發現,目前中國地方財政收入60%-70%均被歸入中央,儘管中央也在加大對落後地區的轉移支付,但用於財政支付轉移的資金仍只是很小的比例,地方 政府用於提高居民保障和收入的動力明顯不足。
所以全國人大財經委和民盟中央人士均建議,中央首先應該讓利於地方,推動分稅制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格局。中央應該將不動產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更多地分配給地方。
此外,中央還應該加大財政支付轉移力度,民盟一位調研人士建議,中央的轉移支付在財政收入中的比例應該由目前的20%左右逐步提高到40%,甚至可以提高到50%。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配,應該符合“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稅源地原則。
對於政府和企業利潤如何向員工轉移,民盟調研人士建議應該盡快提高個稅起徵點,以此增加勞動者報酬收入。該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稅負最重的國家之一。根據調研,目前中國中產階級的稅收比例已經占到了其正常收入的30%。據悉,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組對類似的建議 “非常感興趣”。6月6日,調研回到北京的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將專家提出的觀點描述為“化稅為薪”。
改革掣肘
自2006年國家發改委拿出第一份有關居民收入分配草案,至今已過五年。期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數次被提起,草案數次被修改,政府、學界乃至民間反覆爭論,至今仍未見動靜,改革推進難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最早在2000年,時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職務的華建敏就曾組織相關部門拿出過一份關於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最終面世。
十年過去,當華建敏4月底參與全國人大財經委關於收入分配調研組的研討會時,再次看到了一些政策建議時不禁說,“很多問題與我們那個時候研究的差不多”。
為什麼收入分配改革推進如此艱難?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魏眾說,收入分配改革不同於其他領域,這是明顯分配利益,而利益分配往往是最難的。
發改委2006年拿出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其被外界總結為“控高、擴中、提低”,當時主要出發點是為了解決居民收入的問題,解決措施均是從居民角度去考慮,但調節收入分配的關鍵並不在此。
此後,國家發改委又組織財政部、人保部、國資委、社科院、國家發改委宏觀院五方共同研究起草收入分配改革草案,至今已經數易其稿。知情人士說,國家發改委在修改過程中,受到太多利益方面的制約和阻礙,越觸及實質問題,爭論和阻力也越大。其中一次,發改委明確提出,將央企上繳利潤比例逐步提高至50%,但在徵求意見中,國資委人士差點拍案而起,導致該版本再次流產。
而此次,中央再提收入分配改革,無論是出發點還是具體政策建議方面都已改變,而且中央決心已下。
促使中央下此決心的原因,收入分配改革已經是涉及中國經濟宏觀層面和社會公平的話題,亦成為啟動內需和經濟轉型的制約因素。
因此,此次人大財經委調研組和民盟中央調研組受到的制約因素要小得多,他們最終拿出的東西將會明顯激進不少。
目前,國家發改委收入方案正在徵求各方意見,繼續修改。數位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組和民盟中央調研組人士表示,全國人大財經委和民盟中央調研組的報告將先後於7月完成並上報,中央希望爭取年內拿出完整的可操作方案來。 |